浙江省余姚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余姚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语文 浙江省 余姚 中学 10 11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0学年度余姚中学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第 一 学 期 一、语言文字表达(选择题每题3分,共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藏(ch) 期功(j) 垣墙(yun) 茕茕孑立(qing)B、逋慢(b) 龟裂(jn) 笑靥(y) 呼天抢地(qing)C、流觞(shng) 红缯(cng) 赁屋(ln) 长号不禁(ho)D、象笏(h) 强颜(qing) 攒射(cun) 长歌当哭(dng)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陨身不恤 修茸 幅员 勤恳 B、黄天厚土 沉溺 莞尔 辨别C、劳燕分飞 桀骜 晦朔 泠然 D、食不裹腹 纹身 嗟悼
2、 干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B、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C、尽管老师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D、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出现沙尘暴、酸雨等气候异常现象,其
3、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比过去都严重得多。B、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D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北岛回答中的诗句,它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词语或改换词语):(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
4、逻辑: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6、请你将自己在高中的习作汇聚成一个集子,并给它取一个名字。简要说明这样命名的缘由。(不超过70个字)。(4分)我把它命名为 理由是: 7、下面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小小说丈夫的帐单。仔细看看,便可以看出其中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描述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构思上最成功的一点。(5分)丈夫的帐单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七天预付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女打字员共进一次晚餐(支出金额)给妻子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5、【基本情节】(3分): 【构思特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小题。(每题3分,共12分)“东突”历史与现实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斯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其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
6、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来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末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在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
7、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一直承袭至今。“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另一个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2001年,“东突”恐怖势力仅在新疆境内就制造了200多起暴
8、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8、下列对“东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突”是“东突厥斯坦”或“东土耳其斯坦”民族分裂势力的简称。B.“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是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C.“东突”分裂分子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突厥人分散到各地的后裔。D.“东突”分裂分子目前主要的活动中心在国外: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中 亚。9、下列对“东突”分裂势力产生及猖獗的原因
9、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突”分裂分子都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受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B.“东突”分裂分子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受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C.受到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东突”分裂势力已经向恐怖组织方向发展。D.“东突”分裂势力产生的最直接的根源,是这些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受到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广泛压迫。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战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西突厥人的后裔在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现今中亚的锡尔河边,是
10、古突厥人的发祥地。C.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明显的标志是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D.“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之所以承袭至今,主要是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和外国政府的纵容。11、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从沙龙到小屋 张炜这次从中法文化年的“巴黎图书沙龙”离开,受马赛大学汉学家杜特莱先生邀请,与莫言一起去了南方。大学的学术活动安排不紧,这正好与巴黎的情形相反。我以前来法国时,只在巴黎和里昂、里尔几个地方转过,并未深入美丽的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这里的清新自然与繁闹的巴黎相比,真是另一个天地。有过几天
11、的图书沙龙上的经历,南方让人产生大舒一口气的感觉。我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参加过一些“国际文学活动”,邀请方大半是文学出版界和其他文化机构。即便在美好的交流中我也没有感觉到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在西方,作家与出版者、出版者与读者之间早就是卖方和买方的关系。杰出的作家迅速被市场接纳的机会少而又少,偶有接纳也不会让其幸福个半死。像我的朋友一样,他们在任何情形下都是平静的,市场只是他们的目击物。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杰出的作家在世界范围内都会是“异类”和“陌生人”,所以当一个民族的作家寄希望于另一个民族时,常常就会发生一些最无聊最幼稚的事情。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比让文学“走向世界”的呼号更可悲可
12、笑了。文学是心灵的激越和沉寂之物,是一部分人的生命冥思,有许多时候其境界和情致是难以言喻的,又怎么会变成体育赛事那么简便和易于操作?在文学商品之河里,如果是出奇的下流与尖叫,也许一夜之间就会“走向世界”。如果不是,如果哪怕稍稍含有一点真正的个性与美,那么就要极有可能等到“一千零一夜”。但在所有的夜晚里,写作只是作家本人的粮食和茶。他们不会大胆奢望自己的劳动会成为一个民族的粮食和茶,甚至连小点心都不是。但这仍然不会使写作者绝望,仍然会使他们感到幸福。然而也仅仅是拥有这种幸福的人,才有可能给未来和人类提供一点食品。美丽的普罗旺斯效野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有不绝的绿色,起伏的山岭,有每个春天都适时而至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