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 望庐山瀑布 1教学实录 鲁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语文下册 望庐山瀑布 1教学实录 鲁教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庐山 瀑布 教学 实录
- 资源描述:
-
1、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创情境,引入境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学习兴趣。)二、知诗人,解诗题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生:李白被称为诗仙。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点评:课前查阅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介绍作者,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也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准备。)三、勤质疑,明诗意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这首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谁愿意试读?(学生纷纷试读)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点评:学生在读懂古诗的情况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
4、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学生解释诗句)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点评:指导学生仔细读书,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
5、,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点评:教师巧妙适时地点拨,复习已学的有关诗句,使记忆不断得到强化。)生:“危楼高百尺。”生:“桃花潭水深千尺”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点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生:“好似”。生:“可能是”。生:“如同”。生:“好像是”。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
6、气势。(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师:谁再试试?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点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板书:疑)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