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语文学案 高中《史记选读》之 10《屈原列传》导学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选读 屈原列传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语文学案 高中史记选读之 10屈原列传导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 赣榆县 高级中学 语文 高中 史记 选读 10 屈原 列传 导学案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被动句的几种形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本传记中大量议论对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3.了解屈原生平,认识他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自主学习】一、 知人论世: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年),名 ,字 , 时期我国伟大的 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天等。汉代 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屈原列传一文记叙、 、 相结合,记载屈原的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 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集中表现了屈原 的高尚情操和 的斗争精神,流露了作者 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二、注音。
2、 属( )草稿 惨怛( )帝喾( )靡不毕见( )濯( )淖( ) 蝉蜕( ) 滋垢( ) 浊秽( ) 皭( ) 然泥( ) 而不滓( ) 既绌( ) 商于( ) 既咎( )眷( )顾 被( )发 渔父( ) 憔( ) 悴( ) 哺( )育 啜( )泣 罹( ) 难( ) 三、解释句中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 )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 8.亡走赵,赵不内( ) 9.被发行吟泽畔( ) 四、 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明年:古义: 今义: 2.颜色:古义: 今义: 3.形
3、容:古义: 今义: 4.从容辞令:古义: 今义: 5.设诡辩于怀王:古义: 今义: 6.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 今义: 五、 解释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厚币委质事楚 4.其后楚日以削 2.内惑于郑袖 5.短屈原于顷襄王 3.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六、 判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求人可使报秦者 7.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4.是以见放 七、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走进文本】1.整体感知课文,屈原为什么创作离骚? 2.本文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 3.屈原为什么选择“自沉”这种解脱方式? 【合作探究】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41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