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 资源描述:
-
1、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理解李约瑟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2.引导学生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3.了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1、本文思辨性较强,推导过程严密,须着重引导2、领会学习作者超越民族情感之上的真正的人文情怀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提问:什么叫中东,远东,近东?明确:这几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欧洲萌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西洋至北海沿
2、岸的一些国家,迫切要求向外扩张殖民地,富庶的东方成了它们攫取海外财富的首选目标。16、17世纪起,欧洲列强开始向东方进军,它们根据当时掌握的地理知识,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后来这三个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沿用。这是一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偏见。1934年,当时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修生物化学,其中有一人叫鲁佳珍,跟李约瑟交往十分密切。这三人在留学期间,向李约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使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后来,李约瑟又来到中国,结交了我国科技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经过二
3、十多年的努力,于1954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李约瑟博士科技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部分内容。序言原文较长,课文选取了序言开头和结尾部分,中间部分被删去,删去的这部分内容篇幅很长,主要谈了西方人对中国科技和中国文化的“误读”。二、作者简介:1、李约瑟(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19721975)。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7卷34分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2、释题: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andCiv
4、ilisationinC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题目完整地可以说成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的国家。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2、理清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从科学史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谈到研究中国科学与文明的缘由,揭示中国科学技术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