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先生 导学案 答案 新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1 藤野先生班级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思路与叙事线索,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路与叙事线索,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料链接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
2、思想变化的原因。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
3、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本文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明确线索,理清结构。 自主学习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2解释词语绯红: 不逊: 油光可鉴:诘责: 托辞: 抑扬顿挫:深恶痛疾:补充解释的有:二、细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1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从1、4、38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2本文以 的推移, 的转换和
4、事件发生的 顺序记叙的。3概括文章内容: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你想在这篇文章中知道什么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解决。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1速读课文,以藤野为中心理清文章段落结构。(提示:注意地点的转换) 2. 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是哪些事引发了作者改变主意的?这些事件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暗线是 。巩固提升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2仿照下列句式,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恩师是令人怀念的,他像寒夜的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仿句:恩师是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
5、物特征刻画人物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 自主学习1字词积累。根据拼音写出词语。fi 红 n 名 ji 责 pi 见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厌恶、痛恨到极点。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学习: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明确: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