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承德市 第一 中学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宋瑞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提出了新要求。不管是从人的需求来看,还是就其所对应的供给而言,文化与旅游皆由千丝万缕粘连于一体。从需求来看,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旅行都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不断抵达而又重新出发的牵引所在。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举世闻名
2、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抑或出神入化的旅游演艺,特色浓郁的古城古村古镇、主题公园、文化小镇,以及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乃至每一座城市、国家的旅游形象宣传,无一不是文化与旅游的“连体”。诚如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具有两层含意:一是在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深受当下
3、旅游者所喜爱的旅游产品,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二是要在既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发挥旅游的事业功能,除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外,更加关注旅游在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平衡区域发展、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也有两重含意:对内而言,就是要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发挥作用;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除却
4、组织机构的调整外,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例如,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体现中国软实力的角度,制定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制定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整体方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相关管理规范、行政条例、项目审批、行业标准进行必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文化和旅游业统计体系、产业核算体系和政府考核体系等;梳理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种国家级基地、示范区、试验区、园区和工程等,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兼顾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对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旅游设施进行整合;选择部分依托国有资源建立的重点景区景点,实施与博物馆、文化馆等类似的管理体制和门票价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文化馆、
5、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和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当今世界,文化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必行。(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人们的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了解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B. 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旅游
6、的资源、产品、活动和项目建设,还是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把文化建设放在了首位。C.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既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关注旅游的经济效益,关注旅游的社会功用。D. 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就是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从人的需求和供给侧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联系,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前提。B. 第段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论证了实现二者融合互促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C. 第段用大量篇幅分析了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目的在于表明
7、其可行性。D. 文章围绕“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这一论点,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楚,有很强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明确,为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既提供了背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 要实现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和相互促进,除了要对其实质有必要的认识,还要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C. 完善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旅游用文化潜移默化地“化人”的具体表现。D. 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则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二者相互融合促进,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8、【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文化是人们旅行的目的和关注的重点所在”错;B项,结合文本内容“就供给而言,从资源、产品、活动、项目建设到地方发展,文化与旅游皆是唇齿相依,难分彼此”分析,“把文化建设放在首位”错;D项,结合文本内容“也有两重含义:对内而言对外而言,就是通过旅游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软实力,通过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双向的人员流动,增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分析可知,只说了一个方面。【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
9、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B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和实质”错。应该是“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分析。【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打通文化和旅游的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文化者,以文化人也,而旅游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人途径”分析可知,“化人的具体表现”曲解文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10、面小题材料一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什么叫支柱产业产业?产值达到GDP的2,就可以作为支柱产业。2016年我国GDP突破74万亿元,按照2计算,支柱产业年产值应该在1.5万亿元左右。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增长,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不过,在产业总产值之外,看一个产业是否足够强大,还要看产业中单个企业的产值。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
11、带动和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国家发改委在上述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从2016年的情况看,城投控股、光大国际、亿利洁能、三聚环保、启迪桑德等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还没有一家产值能够达到百亿规模,72家知名环保公司总营收只有不到700亿元,而同期世界五百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的营收已达239亿欧元,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开展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努力提升环境质量环保产业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测:“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然
12、而,环保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瀚蓝环境总裁全铎认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必须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和严格执法,倒逼出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其次,在“倒逼”的同时,对节能环保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政府要给予优惠,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生产环节的绿色化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现象。低价竞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进而在治理环节偷工减料,不少环境治理企业甚沦为集中排污地,令公众极愤慨。已在业内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金州环境集团董长蒋超对此为感慨,他认为,国内环保产业竞争的无序,既损害了环保企业本身的利益,也损害了公众利益。(摘编自孙秀艳环保产业何时能成经济“台柱子)材料
13、二:自前我国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众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来形成规模。环保行业与政策关系密切。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公益性同时也是典型的策驱动型的产业,其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干预、引导密切相关环保行业不会随宏观经济的周期起落而相应变动,但其变动与政策出台情况紧密相关。摘编自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概况分析材料三摘编自2017年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材料四: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这意味着我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
14、制度将退出历史台。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2013年到2015年,国务院非常重视节能环保产业提出要把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B. 我国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那么该产业年产值应在1.5万亿元左右。C. 我国已有城投控股、光大国际等节能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2016年这些公司产值都没有过百亿。D. 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快速增长环保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环保产业要成为强大的支柱产业,不仅其总产值要达到GDP的2而且龙头企业的产值也要大,要达到几百亿甚至
15、千亿的规模。B. 从2016年的情况看,中国的知名环保公司虽然多但中国的72家大型环保企业的总营业收人没有外国某一环保企业的营业收人多。C.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在20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我国法律史上有特殊意义,体现了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D. 材料三显示近几年,环保产业中节能减排和环境修复板块收增速强劲反映出市场需求旺盛,其他板块营收表现较稳定。6.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D 6. 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众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应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环保产业园区。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
16、策驱动型产业;政府应加强环保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现象;应建立有序竞争的机制。【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该产业”扩大了范围。结合“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什么叫支柱产业产业?产值达到GDP的2,就可以作为支柱产业。2016年我国GDP突破74万亿元,按照2计算,支柱
17、产业年产值应该在1.5万亿元左右”分析可知,材料中对2016年我国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产值的估算,选项没有明确年份;“该产业”扩大范围,是我国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产值应达到的数值。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D项,“其他板块营业收入表现较稳定”概括不准确,结合材料三“近年来环保板块营收增长表现”分析,“环保监测”在2016年有所下降;“固废处理”在2015年下降;“大气治理”整体保持比较稳定的,2014-20
18、16年没什么变化等。其他板块的营业收入的表现,有的稳定,有的下降,有的也有较突出增长。故选D。【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题干问“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要求,作答时可以先从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如存在问题:结合材料一中“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
19、无序现象。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进而在治理环节偷工减料,不少环境治理企业甚至沦为集中排污地,令公众极端愤慨”,材料二中“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众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公益性,同时也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的产业,其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干预、引导密切相关。环保行业不会随宏观经济的周期起落而相应变动,但其变动与政策出台情况紧密相关”等分析,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对于对策方面的措施,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想出相应的办法一一解决即可。如针对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众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这个问题应培育龙头企业
20、,打造环保产业园区。根据材料四“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可概括出政府应加强环保立法和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
21、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文言文阅读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 焉。佗邑难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自:“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
23、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 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
24、:“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 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7. 对女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B.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C.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D. 君子曰/颍考
25、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 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B. “先王”有多种含义,可以指已逝的前代君主,也可以指上古贤明君王,文中是第一种意思。C. 文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可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D. 古人用干支纪日、纪月、纪年,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文中的“辛丑”是用干支纪日。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姜氏因为生郑庄公难产受了惊吓,便厌恶郑庄公,喜爱共叔段;欲废长立幼,帮助共叔段夺权。正
26、是她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B. 共叔段建设城区不按法度,“既而命西鄙、北鄙 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最后竟公然出兵攻打郑都,夺取王权,是膨胀的私欲使他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C. 郑庄公深藏不露,工于心计。对姜氏和共叔段的图谋不动声色,听之任之,直至养成其恶,便“大义灭亲”。发誓后又和母亲“隧而相见”,入隧而赋,这又暴露了他伪善的一面。D. 本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写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正面描写,写姜氏和共叔段的密谋及活动则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侧面表现,文字是十分简洁。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制,岩邑也,
27、虢叔死焉。佗邑唯命。(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答案】7. C 8. B 9. B 10. (1)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别的地方,(我)听从您的吩咐。(2)姜氏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们的势力再)发展壮大。【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纯”修饰“孝”,排除A项、D项。“曰”的主语是“诗”,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纯厚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
28、郑伯身上。诗经上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永远可以影响到你的同类。这大概就是对颖考叔这类纯孝之人而说的吧!”故选C。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29、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文中是第一种意思”错误。文中是第二种意思,即“上古贤明君王”。故选B。【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结合文本内容“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分析可知,“公然出兵攻打郑都,夺取王权”错,原文为“将袭郑”。故选B。【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
30、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制,岩邑也”(判断句);“岩”,险要的、高峻的;“焉”,兼词,于之、于此;“唯”,听从。(2)“厌”,通“餍”,满足;“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所”,地方;“使”,让;“滋蔓”,发展壮大。【点睛】参考译文: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子,(后来)称为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庄公(是)倒着出生(的),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就很厌恶他。(姜氏)偏爱共叔段,想要把他立为(太子
31、),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她)。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姜氏)替共叔段请求把制邑(作为封地)。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别的地方,(我)听从您的吩咐。”(姜氏又)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都城的城墙超过百雉(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古代君王(留下)的制度(是),大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它实行的)不是(古代先王的)制度,您将会受不了的。”庄公说:“姜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