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 晋城市 陵川县 高级 实验 学校 2020 2021 学年 一下 学期 开学 考试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开学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
2、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
3、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一一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在和谐社会,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
4、。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有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这种文明意识,其实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并成为一种习惯。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要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摘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材料二: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从政府到民间
5、都做了不少努力。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地方口头文化语料。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普通话、苏州话、英语口语比赛;苏州市语委办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二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洲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
6、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摘自保护传承吴侬软语,方言文化能不能“嗨”起来?苏州新闻网2019.5.30)材料三:早在2012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
7、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基础。以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调查者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有必要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别技术会是一种促进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站数
8、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国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本,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摘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1. 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B. 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C. 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D. 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
9、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2. 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方言的消失对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而言都是一种损失。B. 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时,一方面要将方言“保存”起来,另一方面要创造方言运用的环境和机会。C. 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要求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让普通话和方言“和谐相处”。D. 发展方言识别技术是很多科技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也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整理。3. 下列现象,有利于方言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 )A. 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友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
10、言,会被嘲笑。B. 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而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C. 在苏州,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会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D. 流动人口普遍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4. 请简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方言?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 C 2. C 3. D 4. 先总述方言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然后多角度论述方言价值,接着论述多语多言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最后主张建立
11、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5. 公众方面。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政府方面。相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社会方面。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企业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C.“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社会交际、适应不同交际场合而存在的”错误,由原文“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一一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
12、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可知,方言的运用可以帮助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但并不是出于这个目的而存在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C.“就是要求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错误,由原文“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可知,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指在多语多元的社会,每一个人可说方言,也可以说普通话。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A.“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
13、嘲笑”,家长的这种心理,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B.“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这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C.“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和“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D.“积极主动地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首先找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对象是“方言”,由材料一第一段“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
14、义,如同物种意义义上的不可再生性”可知,先总述方言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由第二段第一句话“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可知,材料一的二、三段从多角度论述方言价值;由材料第四段“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和材料第五段“在和谐社会,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可知,此两段;接着论述多语多言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由第六段“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可知,最后主张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中写“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
15、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部神经系统的发有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还更有优势”,这是呼吁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方言学习,据此可从公众角度概括为:人们要有对方言的重视意识,正确对待、使用方言。材料二中写“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首批试点地区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已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另外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洲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据此可从政府方面概括为:相
16、关部门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活动,培训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材料二中写“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话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抓住“社区”“苏州大学”等关键词语可从社会方面概括为:社会组织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材料三中写“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
17、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据此可从企业方面概括为: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花牛曹永麦地坪只有他们一家。家有两口半,一口是男人,一口是她,另外半口是那头花牛。男人去后山挖地,顺便把花牛拉到坡上去了。家里就只有她一个。这会儿,她坐在屋檐下面洗衣裳。她记得自己原来也很年轻,自从嫁过来以后,她就不停地生娃娃。她就像一根瓜藤,接生婆连续从她的身上摘下三个瓜儿。后来,娃娃长大了,她也就没声没息地老了。人总是这
18、样,好像前不久还年轻,忽然就变老了。搬上麦地坪好些年了,她还时常想着河边。最近两年,她时常会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再仔细听,似乎又没动静了。她想,可能是年纪大了,耳朵出毛病了。男人扛着锄头,拉着花牛回来了。他驼着背,远远走来,看起来比那头花牛高不了多少。男人原来不是驼背,他挺起胸,直得像棵树,可他到底还是老了。人就是这么个样子,年纪大了就慢慢变得弯腰驼背。男人把花牛拴在粪塘边,然后蹲在场坝上,用斧头敲板锄。敲得咣当咣当响。声音直往她的耳朵里钻,让她有点烦躁。她实在忍不住了,说敲你家先人骨头!男人吵不赢她,也不愿和她争吵。男人就这点好。当年她还是姑娘的时候,有很多小伙子追求她,天天追在她的屁股后面
19、唱山歌。可是,她偏偏就看上了现在的男人。那些年头,他们之间话很多,总是说不完的样子。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话就少了。很多时候,她都想伸起脖子,朝山崖对面的零公里吼几声,但偏偏张不开嘴。几只麻雀落到房顶上,叽叽喳喳的,就像在吵架。它们在屋檐下面的墙缝里做窝。每次回来,它们都会叫上一阵子。花牛竖起两只耳朵,到处张望。她也跟着张望,看着眼前的瓦房,她有点得意,给花牛说,你看这样好的房子,你呀,也算跟着沾光了。几只苍蝇飞来飞去,花牛害怕它们落到鼻眼上,赶忙摇晃脑袋。她说:“前年他们回来,我说房顶漏雨,让他们割些山草来翻修,这几个鬼娃娃不听话,硬是要盖瓦房,盖完房子呢,他们又走了,你看这屋里空荡荡
20、的,简直像个岩洞。”花牛没说话。花牛当然不会说话,它在埋头吃草。花牛已经上山三年了,刚来的时候,它比只山羊大不了多少。那次盖房,娃娃去买瓦片,看到花牛犊,他们觉得好看,就买回来了。把牛犊弄上山来的时候,他们费了不少力气。他们开玩笑说,让花牛和娘做伴,看到花牛的时候,就相当于看到他们了。想起这事她就伤心。她想,我生的是你们又不是这头花牛,牛给我做伴,你们倒跑掉了。她扔掉手里的葵花壳,说你们这些鬼娃娃,全都往外边跑,再不回来,恐怕连爹娘长啥样都记不得了。她越想越生气,给花牛说:“他们出去就不想回来,前年回来一次,盖好房子,只呆几天就走了,他们说没水洗澡,这是啥话嘛,这种地方,不消说洗澡,连吃水都成
21、问题,可他们说没水洗澡,简直不像人话。”她给花牛说:“他们一个都不听话,不回来就算了,但老大二十好几了,好歹成个家嘛,催他几次,都说找不到合适的。还有老二,他怎么就不小心点呢,手指居然让机器割掉两根,到底是啥机器嘛,又不是镰刀,咋就把手指割掉了。还有老三,他是最不让人省心的了,成天调皮捣蛋,鬼晓得他会闯出什么祸来。”她看着花牛,突然说,要是有个孙子就好了,说来奇怪,以前不想,到这个年纪就想抱孙子,这些事情,由不得自己哩。花牛也许是吃饱了,也许是听她说话,它站在那里,半天才动了一下。男人蓦然把手里的斧头扔出去了。她眨着眼睛,不明白男人好端端的,咋就把斧头扔出去了。她说,搞不清楚你说啥。男人气冲冲
22、地说:“我早就受够了!”她说,咦,你看你。男人愤愤地说,你又不是牛,你天天跟它说话。她说,啧啧,你这人,我说我的,又没碍你什么事。男人说,我真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她说,你尽说些莫名其妙的话。男人说,世上没你这么无聊的人。她说:你这个老东西。男人说:你早晚要遭报应的!她想吵几句,但男人没给机会。他又跑回去了。他蹲在场坝上,捡起斧头往板锄上敲。咣当咣当,他敲得很攒劲,声音很刺耳朵。她明白男人在闹情绪。她把葵花放在地上,边唠叨边拧衣裳,打算趁太阳还没落坡,赶紧去后山把衣裳透干净。花牛突然停止嚼草,它竖起两只耳朵,捕捉山崖对面的牛叫。听到同类的声音,它赶忙回应。花牛叫唤的声音,远远地传出去,悠长而响亮
23、。哞哞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男人和女人以前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他们的话变少了,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环境太偏僻B. 年老后,面对偏僻的环境、封闭的生活,女人长长跟牛诉说心事,而男人往往默默地发泄。C. 从“看着眼前的瓦房,她有点得意”“可他们说没水洗澡,简直不像人话”可知,女人满足于现实生活。D. 女人为三个儿子操心:她希望大儿子能早些成家,心疼老二失去了两根指头,担心老三又闯祸。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用简练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B. 小说将男人壮年时的身体状况和年
24、老后的身体状况进行对比,突出了男人的外在形象特点。C. 作者善于通过描写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形象,如“敲你家先人骨头”表现了女人的烦躁和狠毒。D. 小说在细节描写中收束全文,结尾处主要通过描写花牛的动作和叫声,表现了花牛的渴望和欣喜。8. 请简要分析花牛在文中的作用。9.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构思上的妙处。【答案】6. A 7. C 8. 形成文章的线索。小说在人与花牛的交流中展开,并在花牛的叫声中结束,贯穿全文。丰富主人公的形象。人与花牛的交流体现了小说主人公的敏感、孤独、慈爱,丰富了人物形象。烘托作品主题。牛与人的相似处境互为映衬,花牛听到同伴的声音急忙回应,由此揭示人类也需要心的回应这一
25、主题。 9. 情节简单,结构紧凑。小说无庞杂叙事,无新奇情节,仅仅围绕人与花牛的交流这一主要情节展开,首尾圆合,结构紧凑。独白为主,重在绘神。小说以独白为主,在独白中揭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神韵。视角独特,主题宏大。小说切口小而奇特,通过叙写人与花牛的交流,揭示了留守老人真实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关爱老人、关注心灵”这一宏大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环境太偏僻”错误,依据原文“想起这事她就伤心。她想,我生的是你们又不是这头花牛,牛给我做伴,你们倒跑掉了”可知,主要原因是孩子们的离开使他们心灵孤独,不愿说话。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26、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C.“表现了女人的烦躁和狠毒”理解错误。“敲你家先人骨头”是女子抱怨丈夫的一句话,不能据此认为她对丈夫狠毒。从全文可以看出两人有很深的感情基础,且最后她明白男人在闹情绪,赶紧去后山把衣服透干净,可以看出女人仍然在照顾两人的生活。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物象作用的理解能力。花牛是文章中的一头牛,但它贯穿文章的始终,文章中多次出现女子与花牛的对话,有男子牵着花牛,还有男人和女子的吵架等都是以花牛为中心,此外,文章的结尾也是以花牛的叫声结束的,所以首先它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花牛在文中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多次出现女子与花牛说话的场景,如:第八、十、十一、十
27、二自然段,都是女子与花牛的对话,从对话中可以看到女子的孤独,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只能跟花牛讲话,也能够看到她的脆弱、慈爱,由此可得出丰富人物形象这一作用。最后,花牛听到同伴的声音急忙回应这一细节,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类也需要心的回应”这一主题的思考,由此可得出有烘托主题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构思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艺术手法的运用、叙事角度、叙事顺序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始终围绕着人和花牛的对话来写,结构紧凑,情节简单,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新奇的故事发生;其次,文章中女人对花牛说的话就是女人的独白,如第七、九、十、十一自然段,由此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19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