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朔州市 应县 第一 学校 2018 2019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试卷(含解析)一、语法知识及课文基础1.“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A. 主谓短语 B. 联合短语 C. 偏正短语 D. 同位短语【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短语的类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所给例句,结合短语各类型特点确定答案。本题例句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明代医药家”和后一部分的“李时珍”指的是同一人,也就是说前后两部分词语不同,但复指同一个人物,所以应为同位短语。答案为D项。【点睛】短语是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简单的短语可以充当复杂短语的句法
2、成分,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为句子。短语基本类型有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其他的短语类型还有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等。考生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各种类型短语的特点,答题时对号入座。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他这会还在足球场上,怎么办呢?(动词)B. 你应该朝那边走的,否则就错了。(介词)C. 通过这件事,我懂事多了。(动词)D. 新建成的金丰大厦比旁边那栋楼高多了。(介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词性知识。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所考查的词语放回到句子中,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C
3、项,“通过”可以做动词,义项有:从一端或一侧到另一端或另一侧,穿过;议案等经过法定人数的同意而成立;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通过”还可以做介词,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如“通过老艺人收集民间故事”。C项中,“通过这件事”,“通过”应为介词。故此题答案为C项。3.“问他一件事”中的“一件事”是A. 近宾语 B. 定语 C. 远宾语 D. 补语【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句子成分。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例句,划分句子成分,确定答案。本题所给例句是一个双宾语句,主语省略了,谓语为“问”,“他”是“问”的对象,“一件事”是“
4、问”的内容,“他”和“一件事”都是“问”的宾语,其中“他”是近宾语,“一件事”是远宾语,故此题答案为C项。4.“这条鱼,往少里说,也有二斤”中的“往少里说”是A. 宾语 B. 同位语 C. 复说语 D. 插说语【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句子成分。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例句,划分句子成分,确定答案。本题所给例句,“这条鱼”是主语部分,“有二斤”是谓语部分,“往少里说”是句子中的独立成分,不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同时既不起连接作用,也不表示语气,但在表达上起到了辅助作用,属于插说语。故答案为D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
5、是A.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该一起抓 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这件事情的经过。B. 这座房子朝南 他朝北跑掉了。C. 他在学校里 你是没看见吧,他不在那里吗?D. 运动会上,他得了百米冠军 他的字写得很漂亮。【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词性知识。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所考查的词语放回到句子中,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A项,前一个“和”是连词,后一个“和”是介词;B项,前一个“朝”是动词,后一个“朝”是介词;C项,两个“在”都是动词;D项,前一个“得”是动词,后一个“得”是助词。故此题答案为C项。6.下列词中都是兼类词的两组是A. 导演 领导 标准 认为 床
6、 B. 讨厌 突出 便宜 困难 漆C. 策略 必须 决定 回答 画 D. 内行 工作 秘密 壮大 眼【答案】B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兼类词知识,兼类词是指一个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所考查的词语放置到一定的语境中来分析。A项,“认为”只能做动词。B项,“讨厌”既可以做形容词,又可以做动词;“突出”既可以做动词,又可以做形容词;“便宜”既可以做形容词,又可以做名词,还可以做动词;“困难”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形容词;“漆”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C项,“必须”只能做副词。D项,“内行”既可以做形容词,又可以做名词,“工作”既
7、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秘密”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形容词;“壮大”既可以做形容词,又可以做动词; “眼”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量词。故此题答案为BD两项。7.“教育局打电话通知办公室派人下午到局里开会”是A. 连动句 B. 兼语句 C. 连动兼兼语句 D. 紧缩复句【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句式知识。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所给例句,结合各类句式的特点确定答案。本题所给例句,主语为“教育局”,谓语为“打电话”“通知”,宾语部分为“办公室派人下午到局里开会”,其中“办公室”既是受“打电话通知”支配的宾语,又是“派”的主语,而“人”既是“派
8、”的宾语,又是“到局里开会”的主语,故此句为连动兼兼语句。答案为C项。8.下列两个词组分别是动宾结构、动补结构的是A. 有人、吃饭 B. 进城、很新鲜 C. 说清楚、拿了去 D. 洗衣服、洗干净【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词组的类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所给词组,结合词组各类型特点确定答案。A项,“有人”和“吃饭”都是动宾结构;B项,“进城”是动宾结构,“很新鲜”是偏正结构;C项,“说清楚”“拿了去”都是动补结构;D项,“洗衣服”是动宾结构,“洗干净”是动补结构。故此题答案为D项。9.下列与其他三个句式不同的是A. 唱一个歌给我听 B. 炒
9、一个菜给我吃C. 倒一杯茶给我喝 D. 拿一支笔给我用【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句式知识。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所给选项,确定每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找出答案。A项,“给”是介词,表示引进对象,“我”不做“给”的宾语。BCD三项中“给”都是动词,其中B项,“我”既是“给”的宾语,又是“吃”的主语;C项,“我”既是“给”的宾语,又是“喝”的主语;D项,“我”既是“给”的宾语,又是“用”的主语,故BCD三项都是兼语句,A项不是兼语句,故此题答案为A项。10.下列成语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请君入瓮 有目共睹 指鹿为马 引狼入室 惹火烧身B. 望而生
10、畏 凿壁偷光 登堂入室 缘木求鱼 抛砖引玉C. 愚公移山 郑人买履 两小无猜 壮志凌云 茅塞顿开D. 后起之秀 孜孜不倦 瞠目而视 一见钟情 明知故犯【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成语的结构类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所给成语的结构特点,确定答案。A项,所给成语都是兼语式结构,B项,所给成语都是连谓式结构,C项,所给成语都是主谓式结构,D项,“后起之秀”“孜孜不倦”“瞠目而视”都是偏正式结构,“一见钟情”“明知故犯”是连谓式结构。故此题答案为D项。11.下列句子的划线部分全部属于补语的一项是他写了三篇 他唱了三遍他休息了三天 他浪费了三天他买了
11、二米 线长二米工作了半夜 工作到半夜才下班新书买了两次 新书买了五本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句子成分中的“补语”。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明确考查方向,再分析所给句子,分别划分句子成分,找出答案。“三篇”是“写”的宾语,“三天”是“浪费”的宾语,“二米”是“买”的宾语,“五本”是“买”的宾语,因此凡是选项中包含这几个句子的,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此题答案应为D项。12.选出全是偏正短语的一组A. 报纸杂志 多么自豪 他们的朋友 保持安静B. 我的祖国 非常疲乏 皎洁的月光 破格提拔C. 雄伟壮丽 果子成熟 美丽
12、的风景 表达清楚D. 打量一番 紧张不安 悠扬的笛声 刻苦钻研【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重点考查词语的结构类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分析所给词语的结构特点,结合短语各类型特点确定答案。题干要求找出“全是偏正短语”的一组,首先要明确,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本题中,A项,“报纸杂志”是联合短语,“保持安静”是动宾短语;B项,所给词语都是偏正短语;C项,“雄伟壮丽”是联合短语,“果子成熟”是主谓短语,“表达清楚”是动补短语;D项,“打量一番”是动补短语,“紧张不安”是联合短语。故答案为B项。13.下列新闻标题
13、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 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 东欧国家看不上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D. 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句的语意不明是由“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即“禁止取缔”有两种语义关系:其中一种是动宾关系的意义,即“禁止做某事”;另一种是并列关系的意义,即“禁止和取缔某事”。为消除歧义,可在“禁止”和“取缔”之间加上“并”等连词。C句的语意不明是由“多义词组”造成的。即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另一种意思是“看不着”。为消除歧义,可将“看不上”改为“轻视”等表意明确的词。D句的语
14、意不明是由“成分指向不同”造成的。即肯定都是警方“表示愤慨”,但“愤慨”的对象,一种是“报案者”,一种是“围观者”;或者说“愤慨”的原因,一种是因为“报案人说了些不实的话”这件事情,另一种是因为“围观者坐视不管”这件事。为消除歧义,本句可在“称”后面加上“的”。【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这一题主要是辨析“语意不明确”这一类语病。一般都有语义不明确(歧义)的毛病,不过其中造成语义不明确的情况又不同。如D句的语意不明是由“成分指向不同”造成的。即肯定都是警方“表示愤慨”,但“愤慨”的对象,一种是“报案者”,一种是“围观者”;或者说“愤
15、慨”的原因,一种是因为“报案人说了些不实的话”这件事情,另一种是因为“围观者坐视不管”这件事。为消除歧义,本句可在“称”后面加上“的”。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艳影 彳亍 冷漠 凄婉 B. 颓杞 寂寥 彷徨 迷惘C. 凄清 惆怅 榆荫 浮澡 D. 船蒿 沉淀 峥嵘 笙箫【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通过语音辨析、字形辨析、语义辨析、结构辨析、语境辨析等方法判断用字是否正确。B项,“杞”应为“圮”,颓圮:倒塌,堕落,败坏的意思。C项,“澡应为藻”,“藻是水中植物。D项,“蒿应为“篙”,船篙是船桨。故此题答案为A项。1
16、5.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属于写实兼写虚手法。B. “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C. “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括。“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
17、由”,便使“万类”鲜活起来。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万户侯本为汉朝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此处指代大军阀、大官僚。【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A项,“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分析不正确,“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只点明的人物和地点,词中点明时间的是“寒秋”。“属于写实兼写虚手法”分
18、析不正确,不是“写虚”的手法,都是实写。故此题答案为A项。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史记滑稽列传)1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 去我飞亡 去:前往C. 痛吾
19、两主使不通 使:让 D. 叩头受罪大王 罪:惩罚17.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齐王使臣来献鹄B. 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齐王有信士若此哉C. 去我飞亡 欲赴他国奔亡D. 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18. 对下面加点词活用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道飞其鹄(名词活用作动词) B. 造诈成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C. 出而饮之(使动用法) D. 财倍鹄在也(名词活用作动词)【答案】16. D 17. D 18. A【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
20、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A项,“徒揭空笼,造诈成辞”意思是“他只好托举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揭”的意思是“托、举”;B项,“去我飞亡”意思是“离开我飞走了”,“去”的意思是“离开”;C项,“痛吾两主使不通”的意思是“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使”的意思是“使者”。故此题答案为D项。【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现象,这类题目解答时可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分析。A项,两个“使”意思相同,都是动词,均为“派、派遣”的意思;B项,两个“信”意思相同,均为“诚实”的意
21、思;C项,两个“亡”意思相同,均为“逃跑、跑掉”的意思;D项,两个“故”意思不同,为“缘故”的意思,为“所以”的意思。此题答案为D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不正确。“道飞其鹄”的意思是“在路上那只黄鹄飞走了”,“道”的意思是“在道上”。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做状语,本句中,“道”直接限制动词“飞”,是名词做状语的用法。故此题答案为A项。【点睛】第1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
22、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参考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渴,放它出来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
23、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是不诚实而且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19.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句子。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鹄:箭靶的中心)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权衡:枢要,关键),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
24、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1)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答案】(1)毛病没有了,规则也全部掌握了,那么心中不再只想着射中,眼睛也不只看着箭靶,十次射箭十次都能射中箭靶了。(2)乡村的一个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的老人,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使他受苦)。【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
25、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所给句子没有断句,因此还需要先断句再翻译。(1)句由上文“一法不修,一病随之”可确定“病尽而法完”后断开,“心不期中”“目不存鹄”结构相同,可确定应分别断开,翻译时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尽”,完,没有了;“法”,规则;“完”,指全部掌握;“中”,射中;“鹄”,箭靶;“发”,射箭。(2)句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其后应断开;根据上文“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可确定“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后应断开。此句翻
26、译时应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定语后置句,应译为“乡村的一个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的老人”;第一个“之”,动词,到、往;第二个“之”,助词,的;“效”,仿效、装扮;“其”,代词,他的;第三个“之”,助词,的;第二个“而”,表转折,却;“道”,名词做状语,在路上;“苦”,意动用法,使受苦,可译为“折磨”;第四个“之”,代词,他。【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
27、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参考译文:孟子说:“有德行的人就像射手一样,如果射箭没有射中,就回过头来从自身寻求问题。”我曾经学习射箭,开始时心里只想着要射中,眼睛看着箭靶的中心,箭随着手发射出去,十次有九次是失败的,其中有一次中了,也是侥幸的。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教我回过头来从自身找原因。双手握持住关键部位,脚步合乎规则,四肢周身,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23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