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27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27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 资源描述:
-
1、课题:诗歌鉴赏(关注诗歌形象) 分数: 分 20172018高三年级设计: 校对:语文习题总第(27)期班级 组 姓名 卷 面:禁止勾画、涂抹、潦草,否则立即打回重写。理论高度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技巧点拨1找准人物形象。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分清诗
2、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自己。2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3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考生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或注释进行分析。因为诗歌的标题或注释往往可以透露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考生整体把握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了。【实践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
3、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
4、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规范作答 二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34题。渔家傲引 洪 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注】子月:农历十一月。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
5、了张本。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D“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楼,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E“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4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 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3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