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22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古诗 三首第 课时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3 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人无尽的遐想,今天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二、诵读古诗1. 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毛遂自荐当堂背诵。2. 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3. 默读: 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雅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4. 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下面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
2、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5. 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讨论充分后,学生自由发言。(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4)“落”换成“在”好吗?(不好。“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6. 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三、课外延伸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景 境 情【教学反思】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这三首诗各有千秋,表现了不同节日的不同情感。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