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河间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河间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河北省 河间市 第四 中学 2013 2014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
2、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
3、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
4、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的年代)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
5、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C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
6、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 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 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D.论语
7、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
8、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节选自宋书陶潜传注:秫稻、秔:秫(sh),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ng),同“粳”,粳稻。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 D.亲
9、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亲:亲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 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D.陶渊明
10、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二)翻译下列句子。(10分)7.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悟以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3)落霞与孤鹜齐飞,。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
11、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14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