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河间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河间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 河间市 第四 中学 2013 2014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浅谈宋词的衰微金晶诗与社会生活是联系紧密的。当诗歌发展慢慢走向了它的高峰,在被喻为“诗唐”的唐朝可谓是“全民皆诗”,诗的社会化和艺术化程度借着统治者的诗赋取士达到了空前绝后,更产生了像李杜这样诗坛上的“双子星座”。然而,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到唐都已经作完,以后如没有能翻出如来佛之手掌心的大可不必作诗。”的确,诗至宋虽又有中兴,但“物壮则老”,宋诗怎么也未能再现唐诗的辉煌。但是宋人很聪明,不再像唐人那样“写情”而重“思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的“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和黄庭坚的“点铁成金
2、”、“夺胎换骨”的诗学主张。但这样下去,诗所孕育的真情实感便渐渐减少,成了文人议论、卖弄学问、展现诗艺的工具。如果诗歌创作可以很少地投入情感,那么诗歌便越来越成了一种纯形式的文字游戏。再加上宋取士不考诗而考策论,故诗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小,越来越私人化、技巧化,成了文人创作的专利。故诗入了文人的封闭圈、抛开广阔的社会生活,也就很难再现生机。 可见,诗告别自己的黄金时代与文人创作的私人化、技巧化息息相关,词的衰微亦是同理:词起初生长于民间,逐渐转移到文人手中并达到辉煌,后又由于文人一次又一次艺术上的实验、“灾难性”地创新,使得词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放异彩后逐渐脱离生活走向绝境。而且这一衰败借着诗之衰亡
3、的东风而更加骤剧。至于诗“变唐入宋”的转折点,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韩愈。的确,韩愈不仅提倡“以文为诗”,而且在创作中他还真正做到了“以文为戏”、“以诗为戏”。这方面欧阳修最受韩愈的影响。欧阳修的创作诗和词是分离的,诗是用来记录生活,而词中则有着大量的游戏之笔。同样,柳永的诗风和词风也是分裂的。在诗中不妨正经点儿反映民生疾苦,而在词里表现的则是伤女、怀远的悲切之情。虽然这个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使得词牢牢地扎入了文人圈,但从其创作“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的俚俗色彩可知柳词中的文人世界与市井世界还没有完全分开。苏轼第一次达成了“诗词合一”,“以诗为词”为词注入了一股清旷之气。他以那种乐观高致的文
4、人生活样貌最终将词由市井推向了高阁。由于苏轼的革命性的改造,词成了一种特殊的、长短不齐的诗,并且他卓越的个人创作成就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但他革命性改造的另一后果则是使得正值壮年的词与已近暮年的诗同步,使得宋词和宋诗的发展拉齐,这无疑加速了词的衰老,造成了宋词的未老先衰。有意思的是,诗经过漫长的发展而达到顶峰,其衰落也是缓慢地下滑,而词却迅速地攀顶,而又借诗之下滑之势而迅速地衰落。故当一种艺术愈加私人化的时候,它就越容易成为少数人案头清玩的消遣,当一种艺术越脱离生活的时候,它就越加容易失去生命力。当对技巧的追求成了主宰性的力量,那么艺术只能堕入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艺术也将走向它的终结。 (选
5、自世纪桥理论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宋词的衰微”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产生于民间并在文人手中达到辉煌,被文人一次又一次艺术上的实验、“灾难性”地创新,诗衰亡的影响,都是宋词衰微的原因。B、苏轼对宋词革命性的改造使得宋词超越了自身发展阶段,与已近衰亡的宋诗拉齐,这加速了宋词的衰老,造成了宋词的提前衰微。C、当作为艺术形式的宋词创作人群日益减少,只是作为少数人案头清玩的消遣,脱离生活的时候,它就失去了艺术生命力而衰微。D、当词作者在创作时可以很少地投入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追求作词的技巧,宋词就堕入了一种纯粹的文字游戏,也必然导致其衰微。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
6、歌在唐代走向了它的高峰,这与诗歌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统治者凭借诗赋取士,诗歌的社会化和艺术程度高是分不开的。B、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和黄庭坚“点铁成金”等诗学主张形成的原因是宋代取士不考诗而考策论。C、韩愈“以文为诗”的主张促成诗“变唐入宋”转折点的形成,受他影响,欧阳修同样用诗记录生活,词中则有大量的游戏之笔。D、苏轼对词的革命性改造,使词成了一种特殊的、长短不齐的诗,他的个人创作成就也将宋词推向高峰,使词成了高雅艺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了无法超越的巅峰状态,即使在宋代那样人才辈出的年代,也未能再现诗歌昔日的辉煌。B、
7、宋代取士考试内容为策论,也使得诗歌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小,抛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进入了文人的封闭圈,失去了生机。C、宋代专业词人柳永的诗风和词风也是分裂的,与诗不同的是,他在词里表现的是伤女、怀远的悲切之情,使词牢牢地扎入文人圈。D、无论是诗的缓慢发展到顶峰之后缓慢下滑,还是词的迅速登顶之后又迅速下滑,都体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对艺术的重要性。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 古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呜呼!以赂秦之地
8、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二)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
9、、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非:不是 B.以阴助其急 阴:暗地里,暗中C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或者 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归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0、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厉则利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余之力尚足以入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 某所,而母立于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苏辙则认为是六国“背盟败约”,自相残杀。B苏洵借史实以表达自己关怀时务针贬现实的情怀;而苏辙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详明的辨析。C苏洵批评六国没有分封、礼待天下谋臣奇才以抗秦,而苏辙则着重批评齐、楚、燕、赵四国目光短浅,贪图尺寸之利。D苏洵借古讽今,由论史转向论策,这些策略实际上
11、也是对北宋朝廷说的。苏辙就史论史,只在结尾表示了自己的惋借之情。(二)古诗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注】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7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5分)8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9(1)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 (4)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5) ,长使
12、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四)文言翻译(10分)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抚摩胡炎下雪了,天冷。 我站在窗前,往外面看,一片皑皑的白。所有的车都在街上小心翼翼地走,顶盖上蒙着雪,像个老太太。我笑了,好天气!这样的天气,病人和伤者会增多,会因各大医院的满员而流入我的私立医院。我没有理由不高兴。神经内科的姚大夫走进来,说,又一个病人交不起住院费了。我漠然地说,你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他的儿子很难缠,求得我没办法。姚大夫说。下午就断他的药,对付这种人非得来硬的
13、! 姚大夫走了。我靠在椅背上,眯起眼睛。姚大夫很像我的过去,一把出神入化的手术刀,刀至病除。 下午,一个黑脸大汉闯进了我的办公室。看样子,他来者不善。我处之泰然,习惯了。我早已学会了从容应对。他说他是那个被强制停药的病人的儿子,叫高大壮。这个名字不错,活脱脱就是他形象的概括。 我问,你有什么事? 求求你,院长,不要给俺爹停药!他依旧求。 我当然不想这样,可我这里不是慈善堂,没有钱,我的医院就无法运转,请你理解。我说得坦诚。俺知道,俺知道。高大壮苦着脸,眼里泪花花的,请你再宽限几日,俺去筹钱。 我侧过身,望着窗外。雪依旧飘飘洒洒,似乎北风也起来了。真是好天气啊!对付高大壮这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014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