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 测试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期末测试卷 (分值120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驾歌雁舞、风筝满天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萃的快乐?每年清明前后,春风和煦,碧空澄澈,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到空旷之处放风筝。此时,大人神采奕奕,孩子欢呼雀跃。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一项享受大自然恩赐的体育运动。文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和煦(x)享受莺歌雁舞B民俗 纯萃扶老携幼(xi)C澄(chng)澈恩赐神采奕奕D空旷(gung)观摩欢呼雀跃2依次填入下面
2、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灵气的,是有力量的。它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性格里,_着我们的心智,_着我们的心灵,它要得到传承,就应融入公众生活,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_对它缺乏热情,_缺少感受它的机会。A启动 滋养 由于 因而B启迪 滋养 不是 而是C启迪 滋生 由于 因而D启动 滋生 不是 而是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阅读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国家宝藏”节目受到观众广泛好评的原因,在于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C随着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电子芯片的崛起,使某些西方国家的阻碍发展战略失策。D为了防止酒驾
3、事件不再发生,我市交警加大了检查力度。4(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个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B在外漂泊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C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D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5(3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名词”。B“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形容词”。C“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数词”。D“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4、”其中的加点词语都是“代词”。6(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B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著作。C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D寓言一般短小,常常用现实的故事寄托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二、(13分)7(8分)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诚
5、子书)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3)咏雪中,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对:“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对:“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梦境抒发自己渴望以身报国情怀的诗句是: , 。8(5分)名著阅读。(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遇到许多妖怪的阻拦,其中牛魔王一家就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麻烦。牛魔王的儿子 绰号“圣婴大王”,孙悟空与他一番大战,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将他降服;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她手中的法宝“ ”很是奇特,为通过火焰山,孙悟空几次相借,费了不少周折;牛魔王法力惊人,孙悟空与他一战,亏得猪八戒相
6、助,才取得了胜利。(2)请简述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三、综合性学习(5分)9(6分)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参与活动。【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1) 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汉字中有
7、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如: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2)请从下面给定的会意字中任选一个,仿照【材料二】解析它的字义。会意字:从、吠、休。选字并解析: 四、(16分)10(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答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所展现的景象。 (2)在后两句诗中,作者是如何借山水表达思想感情的? 11(11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答题。【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8、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徒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卧席。濡(r):沾湿(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家无井而出溉汲 闻之于宋君 而徙衽以从阴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复/徙衽/以从阴C其一犬/坐于前(狼)
9、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 (4)你从甲、乙两则寓言中各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24分)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答题。秋枣儿红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家乡,到处都栽满了枣树。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枣树是后邻家
10、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这
11、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她一定知道:甜
12、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祖母会找一领“箔幛”,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此时,祖母就会捧
13、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1)从全文看,文章第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与祖母相关的往事?请简要概括。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答题 (1)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
14、豆荚也是绿的,豌豆们坐在那里越长越大。 (2)“我们就这样永远坐着吗?”一颗豌豆问,“坐这么久我们不会受不了吗?我觉得外面一定有些什么事,我觉得可以肯定是这样的。”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些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 (3)忽然它们觉得豆荚被狠狠一拉。豆荚被摘下后握在人的手里,接着和其他饱满的豆荚一起落进了一件外衣的口袋。 (4)“现在我们就要被打开了。”一颗豌豆说这正是它们大家希望的。 (5)“我很想知道,我们当中谁旅行得最远,”五颗豌豆中最小的一颗说,“这个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 (6)“要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的。”最大的一颗豌豆说。 (7)豆荚爆开时“毕剥”一声,五颗豌豆就滚到了明亮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