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50 文意理解选择题——化整为零,比对分析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5 文言文阅读 练案50 文意理解选择题化整为零 比对分析课件 适用于 新高 新教材 备战 2025 高考
- 资源描述:
-
1、练案50 文意理解选择题化整为零,比对分析一 二一、专项训练1.(2022全国甲卷,改编)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选项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一 二【分析】选项误解楚、秦两国之间的施恩与受恩的关系,原文“西德于秦”意为“(楚国)在西面对秦
2、国施有恩惠”,而非选项的“(楚国)得到秦国的恩惠”。参考译文 张仪去南方见楚王,说:“现在齐国的罪恶,对秦王来说是很严重的,秦国准备发兵征讨齐国,但是贵国跟齐国交好。大王如果能关闭边关跟齐国断绝邦交,我愿意让秦王献上商於方圆六百里土地。如果能这样,楚国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私下里更是获得了商於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的好处,这一计策能使三项利益一起到来。”一 二2.(2022全国乙卷,改编)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
3、”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一 二【分析】错解人物观点。原文“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为“难道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而被后世称为人君的办法吗?”即不能靠建造楼台这些方式让百姓安身立命,故选项“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参考译文 晋平公在春季修筑亭台,叔向说:“不可以。古代的圣王注重德政并致力施行,宽缓刑罚并催促民时。现在春季修筑亭台,这是耽误农时。难道这是使百姓安身立命,而被后世称为人君的办法吗?”晋平公说:“好。”
4、于是停止了修筑亭台的劳役。一 二3.(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苟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节选自蔡襄答谢景山书)选项作者希望谢景山能潜心向道,增进才识,不轻易为他人言语议论左右,不仿效前代高位之人自进的方式,不攀附孔、孟圣人。一 二【分析】曲解文意。“不攀附孔、孟圣人”错误,由原文“其称仲尼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可见,作者并不是要求朋友不攀附孔孟,而是请朋友不要相信前人所说的孔孟也汲汲营营试
5、图自谋仕进的说法,并为孔孟辩解,认为孔孟不过“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并非自谋仕进。参考译文 君子对于进退,只看重道义罢了。景山又多拿前代掌权之人的自我仕进来类比,如果他们的说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权之人,我也不会听从的。您引用孔子之例,说佛肸征召他,他也想要前往,孟子不被鲁侯重用,那么这两个人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上天而等着发挥才能罢了。一 二4.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十四年,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非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
6、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死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注臣光曰:脱胎于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曰”,司马光的“臣光曰”体现了他的史识和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一 二选项司马光批评韩非以倾覆自己祖国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又认为韩非只是向秦王献策,罪不至死。【分析】错解人物评价。“认为韩非只是向秦王献策,罪不至死”错误。对于韩非以倾覆自己祖国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行
7、为,司马光是深恶痛绝的,认为这种人罪过不可饶恕,死有余辜,即“罪固不容死矣”。一 二参考译文 秦始皇帝十四年(前233),韩王向秦国割让土地,献上国君的印玺,请求做秦国的藩国,并派韩非到秦国访问。韩非乘机上书秦王说:“当今秦国的土地方圆数千里,精兵号称上百万,号令严明,赏罚公正,天下独一无二。我冒死请求觐见大王,陈述攻破天下合纵联盟的计谋。大王如果采用了我的计谋,不能一举攻破东方各国的联盟,赵国不投降,韩国不灭亡,楚国和魏国不屈服,齐国和燕国不归顺,秦国霸主的功名不成,四方的邻国不前来朝拜,就请大王杀了我示众,以此来警诫那些为大王谋划不能尽忠的人。”臣司马光对此评论说:我听说正人君子由亲近自己
8、的亲人推广到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祖国推广到热爱别人的祖国,所以才功勋卓著,名声显赫,而享受到无限的幸福。现在看来韩非替秦国出谋献策,而首先就想倾覆自己的祖国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他的罪过确实不可饶恕,真是死有余辜!一 二5.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原文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皆服于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选项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215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