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案4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一 文言文 阅读 文言 断句 练习 解析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文言断句一、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选自王安石答段缝
2、书)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答案: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 参考译文:天下的人,愚钝的多而贤明者少。愚钝的人原本就嫉妒贤明的人,而贤明之士又自有操守,不愿与愚钝者取齐,于是愚钝的人就更加怨恨贤者。既然怀着忌恨埋怨之心,那就没有什么事不可以加以诽谤,听说了君子之过误以后,又传播那些话使更多的人听到,所以贤人总是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暂时困在底层的贤者受害尤其深。任何权势也改变不了世俗,因为名节并没有加到平民头上,愚钝的人很容易出言诽谤别人,诽谤之
3、言又特别容易流传。凡是指责曾巩这不好那不对的言论,肯定都是那些忌恨他和传播了错误消息的人而为。足下竟然要引用忌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孔子说:“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认真考察一番;众人都憎恶他,也一定要认真考察一番。”孟子说:“全国的人都说可以诛杀,也不可以马上诛杀,必须要得到确实可以诛杀的罪证,然后再杀他。”匡章,全国人都认为他不孝,孟子却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是孝的。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众人的蛊惑。如果他们也受众人的蛊惑,那也就和众人一样了,哪里还是孔子、孟子呢?足下还是把握自己,稳重一
4、些,不要轻易地议论曾巩。二、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节选自吕氏春秋)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
5、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答案: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参考译文:晏子与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词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必遭祸殃!”晏子低下头含了口血,仰起头向上天呼告说:“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人,必遭祸殃!”崔杼很不高兴,用矛顶着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颈,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可以与你共同享有齐国;如果你不改变你所说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晏子说:“崔子,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中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曲求福。我难道能够以邪曲来求福吗?你考虑考虑这些话吧!”崔杼说:“这是一
6、个贤德的人,不可以杀死他。”于是崔杼撤去兵器离开了。晏子的车夫要赶马快跑,晏子按着车夫的手说:“安稳点,不要失去常态!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晏子可以说是懂得天命了。天命啊,是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最终却这样了。靠耍聪明来做事的人,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因此国家杰出的人,按照义的原则决断,安然地对待它。三、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示弟立志说(明)王阳明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故程子曰:“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非以其心
7、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欤?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己矣(选自王阳明文集,有删节)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己矣答案:求所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则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而凡所谓学问之功者/然后可得而讲/而亦有所不容己矣。参考译文:学习,都是要先立志。志要是不立,就像不种树根而徒劳浇水一样,这样是做无用功的。世上的人之所以沿袭旧的,敷衍应付,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后变成道德低下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立志。所以程子讲:“要有成为圣人志向的人,然
8、后才能与他一起共同学习”。人要是有真心想要成为圣人的志向,则必然会思考圣人为什么会成为圣人的原因?难道不是内心纯为良知而没有一丝的私欲吗?想要做到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则要必须除去私欲,显现良知。想要找到除去私欲而显现良知的方法,则必须要验证前人的思考,考证于古人言语,这样才是做学问的功夫,然后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知识,这都是不能够欺骗自己的。四、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
9、,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选自颜之推勉学)(1)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答案: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2)多
10、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答案: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参考译文: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尚且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呢!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经诗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的年纪,体质性情逐渐定型,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儒学的清高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