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1.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1 2022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 资源描述:
-
1、五代史伶官传序敢打皇帝耳光唐庄宗喜欢和伶官们一起演戏,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叫“李天下”。一天,庄宗在庭中四顾,大喊:“李天下!李天下!”戏子中有个叫敬新磨的,站出来“啪”地就给了李天下一个耳光。庄宗很吃惊,众人大惊失色。敬新磨认真地说:“李天下只陛下一人,还呼喊谁呢?”庄宗转怒为喜,反而厚赏了敬新磨。作者名片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2、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撰写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见微知著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译文: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是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这是逐渐积累造成的,而且在形势上逼使他这样的。对于女色的迷惑,不幸而又不能醒悟,那么祸患就会临头。人君一旦醒悟,揪着头发丢弃她就行了。对于宦官的祸患,虽然想悔悟,却有不能够除
3、掉他的形势,唐昭宗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说“这比女色造成的祸患还要深远”,就是这个缘故。怎么能够不警惕呢?赏析:五代史宦者传论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宦者传。作者以唐昭宗为例,通过对比,指出宦者之祸甚于女祸,告诫封建统治者引以为鉴。“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有异曲同工之妙。背景链接欧阳修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欧阳修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又“繁猥失实”,无助于劝
4、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知识梳理1.精记字音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人的作为。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理人情;人力能做到的事。5.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被动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介词结构后置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5、。(4)省略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岂独伶人也哉?6.名句积累(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2)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3)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4)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诫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初读课文明大意一、阅读课文第12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梁,吾仇也。(判断句)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3)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介词结构后置)庄宗收下箭在祖庙里收藏。(4)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省略句)(庄宗)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祖庙。二、阅读课文第34段,梳理重点文言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结构后置)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2)而告以成功。(介词
7、结构后置)而以报仇成功的消息祭告。(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判断句)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可见祸患常常是由极小的事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物困扰。本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精读课文细揣摩
8、任务一 分析文章材料的安排1.文章用庄宗的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根据时间可理出四个时间节点上的四件大事,请完成下面的表格。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文章涉及许多史实,内容纷繁,但全文紧紧围绕“盛衰”二字展开叙事和议论,材料安排井然有序,脉络清晰。请梳理文章的线索,完成下面的表格。用“矢”为线索,通过“赐矢藏矢请矢负矢纳矢”,把上述事件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其衰落的情况,用“可谓壮哉”和“何其衰也”先扬后抑,用“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之事和被伶人所杀之事来概括。3.作者为
9、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的事,这样安排的理由有哪些?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任务二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本文有陈述句,有感叹句,有反问句;有骈句、散句;有长句、短句。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请具体分析。这个感叹句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壮哉”,在赞叹中有轻蔑。这是两个反问句,反诘语气的选择复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