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0 过秦论 WORD版缺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导学案:10 过秦论 WORD版缺答案 河北省 邢台市 第二 中学 高中语文 必修 导学案 10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第十课过秦论课标要求考纲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体会作品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 理解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把
2、握文章,背诵最后三段。2.进一步重点掌握文章中的文言实词的用法。文言虚词的掌握,能直接翻译文言文中特殊句式,能辨认出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并能够准确使用。3.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重、难点】1. 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2.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阅读知识链接,识记重点文学常识。【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3、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死时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最为有名。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2.写作背景: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虽然汉文帝时经济有些恢复和发展,社会呈现繁荣景象(文景之治)。但统治阶级“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豪门权贵大量侵
4、吞农民土地,逼迫农民破产流亡,以致“易子而咬其骨”。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秦朝灭亡的教训引起汉文帝以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3解题过:指出的过失,动词。“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议论文文体的标志,即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论述秦始皇和二世暴虐无道,以致速亡;下篇,论述子婴的失道,所以必亡,并总结全篇,得
5、出“君子为国”(正确治理国家)的道理。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任务二】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结合注释口译课文,画出难点,完成后面的题目。1.给加点字注音。崤( ) 膏腴( )逡( ) 镞() 黔( )轸( ) 隳( ) 氓( )隶恬( ) 藩( )瓮( )牖( ) 鞭笞( ) 召( )滑劲( )弩 墨翟( ) 孝公既没( ) 俯首系( )颈 不及中( )人 蹑足行( )伍 朝 ( )同列 将 ( )数百之众 度()长絜大比权量( )力万乘( )之势 一夫作难( )2.拓展阅读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点评】李商隐贾生:汉文帝渴求贤臣,
6、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诗中也寄寓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3.再读12段,对照课下注释,将自己有把握的词义写在该位置,找出文中的文言五项,勾画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以备课上有针对性学习。我的疑惑:【探究案】1.解释括号前的重要实词和虚词(1)秦孝公据( )肴函之固( ) (2)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3)内立法度( ) (4)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遗策(5)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 )其兵( ) (6)秦无亡( )矢遗镞之费(7)秦
7、有余力而制( )其弊 (8)追亡( )逐北(9)因( )利乘便 (10)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11)延及( )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 (12)过( )秦论2.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 ) (2)孝公既没( )(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 )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3.第一段写秦国在位的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4.第二段写秦国在位的国君是谁?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训练案】1.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
8、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2.翻译句子,有特殊句式请说明。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 (3)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译: 我的收获:第二课时【预习案】再读第3、4段,对照课下注释,将自己有把握的词义写在该位置,找出文中的文言五项,勾画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以备课上有针对性学习。解释括号前的重要实词和虚词(1)及( )至始皇 (2)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 )命下吏(3乃使( )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却( )匈奴七百余里(5)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 (6)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
9、阳 (7)铸以为( )金人十二 (8)然后践华为( )城,因( )河为池(9)据( )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10)信( )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 (1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 (12)才能不及( )中人 (13)斩木为( )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1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 )殊俗 【探究案】1词类活用(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以愚黔首( ) (6)履至尊而制六合( )(7)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9)执敲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