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22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10 古诗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10古诗三首(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会写 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3. 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4.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2. 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 1 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2. 梳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3. 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方式
2、:图片导入。通过欣赏马的图片、音频,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画面,更生动形象直观地全方位感受马雄浑、高昂、豪迈的形象。教师口述:马诗是一组以马为题材的古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二介绍作者出示课件: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太守行等。三初读课文1. 读准以下诗句,注意加点字的读法。圈出易错字,小组内互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44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4
3、2. 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四细读课文出示课件:马诗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 解诗意: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2. 论诗旨:(1)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2)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得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遍)(3)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诗中一、二句
4、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雪。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卷,一幅任凭千里马飞驰奔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骏马抒怀。边塞是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展雄姿,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别喜爱。诗人借此憧憬被赏识重用。但这不过是诗人的愿望,所以说“何当”。3. 悟诗情:“何当”一词既写出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自己的怀才不遇。末句“快走踏清秋”,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化成的。4. 析写法: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
5、,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五课文主旨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作者渴望被重用、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六课堂小结李贺的马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渴望,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七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沙如雪 月似钩马诗怀才不遇、渴望一展抱负金络脑 踏清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 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3. 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
6、达方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导入类型:话题导入。教师口述: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诗题。二介绍作者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他的主要作品有平阳道中咏煤炭等。三初读课文1. 读准以下诗句,会写加点生字,小组内互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4442. 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等闲:平常。浑:全,全然。清白:高尚的节操。3. 范读,明确节奏。石灰
7、吟 明 于谦千锤/ 万凿/ 出深山,烈火/ 焚烧/ 若等闲。粉骨/ 碎身/ 浑不怕,要留/ 清白/ 在人间。四细读课文1. 解诗意(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石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石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石灰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