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掌上高考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掌上高考课件 新教材 适用 2024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掌上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掌上高考锦囊妙计,助你成功高考目标: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105分左右,优秀生总分在115分以上。时间分配:基础题9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新课标全国卷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越来越重视教考衔接的能力,越来越注重设置具体语境中的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逐步淡化答题模式,减少答题套路,但答题模式在有些场合还是能用的,只要是应试,必定有技巧。考试谨记:1各个板块按计划时间答题,选择题当机立断,莫要在疑难处恋战超时,导致写不完作文,损失惨重!2选择题千万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填涂!不要因为慌慌张张错填漏填!3主观题看清题号再写答案,千万不要写错位置!导致两道题得
2、0分!42024年高考题或许有令你陌生的新题型,不必慌神,冷静应对。题型变了,考点不会变,调动自己的复习储备,将新题目转换、拆解成我们熟悉的典型题型,解读考点,找准角度、方向,灵活作答。答题流程与时间安排一、考前60分钟到达考场如果太迟到场,可能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个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二、开考前的105分钟1发卷前,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2开考前10分钟分发答题卡。考生要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工整书写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贴好条形码。检查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3开考前5分钟,分发试卷。考生要快速浏
3、览全卷,首先检查试卷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大体弄清试卷的版块结构、各种题型,语文一般是四大板块,23个题目。切忌一边看题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三、最后的1个小时1作文时间要确保50分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形成文字。2作文要力避扣分点:缺少题目扣2分,字数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或卷面脏乱差扣分,不完篇扣分等。3网上阅卷,书写以清晰、整洁为原则。字不宜过小或
4、大而潦草,或用力过轻;如有写错处,字数少可用斜线划掉,字数多最好用直尺在上面画一横线,不允许用其他方式夸大暴露问题。4留下10分钟左右做全卷的检查,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考场答题技巧前提:所有文本阅读,都要具备整体把握的意识:标题、写作对象;主要内容、观点;结构、思路;思想主旨、创作意图。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5题,19分,保16争19)约20分钟(一)树立一种观念“答案就在原文中”。(二)具备两种心态1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心无旁骛。2一定要认真仔细。(三)选择题明确六个步骤1读原文(整体把握,圈点勾画)整体把握:论述对象(论题)、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
5、证思路、论证语言;写作背景与目的。圈点勾画:(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概念。(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3)关联词(表明段间、句间逻辑关系的词):因果、承接、并列、递进、转折、选择、条件、假设、主次等。(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5)论据与论证方法。(与观点的对应)2审题干、选项:画读题干关键处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正确还是不正确项?找正确项,可用排除法;找错误项,可用重点突破法。错因应注意“内容、对象方面”的“信息对应”“程度差异”“范围大小”与“逻辑错误”。3找区间与差别(筛选信息):对读题目,找区间,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6、1)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找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2)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注意整体把握整段甚至整篇的内容。(3)找错因: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因果混淆、是非颠倒、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态混淆等。4比干扰项(务必要把选项看完!)联系上下文画出区间,比对选择项,比对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选择项。5排错误项根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6选正确项小窍门:有的选择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择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四)主观题答题要领快速搜索,筛选关键词,借
7、助关键词,抓住文本的主要话题和结论。1看标题,明话题(明确文本话题内容)关注题目和出处,搜寻命题暗示信息。2析文本,概中心通过分析文本,概括材料中心,找出多则文本的中心话题(或事件)。3理关系,找异同理清材料间的关系,比较材料的异同点,明确材料阐述的侧重点。4审题干,明要求快速确定答题指向,判断答题涉及的是哪则材料。根据题目指向,筛选文本的陈述重点,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进行转换、组合、加工,组织答案。特别注意:图表题目对于单则材料为图表的,还需根据图表标题和内容,大致把握其重点。5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1)带着问题读文本,题干引导答题。(2)整体阅读,不落图表,分层概括。(3)比对区间,敲定关
8、键词,合并同类项。(4)合理使用原文词句,言简意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69题,16分,保13争16)约20分钟(一)整体把握根据题目、出处、题干要求或文本语言,确定是小说还是散文。圈点勾画:标题、主旨句、要点句、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句、过渡句、总起总结句、抒情议论句、手法典型句、人物描写、环境景物描写等。明确作品主题和时代背景。(二)先做选择题,再做主观题1选择题做题技巧(1)文学类作品的选择题,要特别小心选项中的艺术手法及艺术特色术语的表述,回归文本看看相应的内容有没有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是不是具有此种艺术特色,以及对这种艺术特色的鉴赏是否正确。(2)文学类作品的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可能比较广
9、泛,就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赏析,一定要细心、全面。2主观题答题规范(1)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到验证。如对于题干出现原文语句的题目,一定要代入原文,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分析,才能更好地答题。(2)组织答案要分点,结构清晰不重复。在答题时,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文学类文本的两个主观题分别为6分和4分,答案要点一般是3个和2个。(3)规范作答很重要。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一般而言,要先明确答案要点,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如回答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考生要先明确要点,点明题意,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4)语言要简洁通顺,
10、切忌啰嗦无要领。三、文言文阅读:(1014题,20分,保16争20)约25分钟(一)整体把握,了解人物和事件,寻找观点和论据圈点勾画:1叙事类:人物、时间、地点、任职变化,帝号、庙号、年号、主要事件等。2议论类:观点(论点)、论据。(二)借助选择题,参考理解文意运用“倒吃甘蔗法”,因为选择题错误项只有一项,可以帮助理解文意。(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1文言断句题注意新题型,涂字母题。无论怎么变,还是要抓住文言断句的标志:一看“曰”、虚词等标志词,二看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三看语法搭配,四看对称结构,五看语境。2文言实词和文化常识题文言实词:巧借课内含义去推断,或利用文言实词推断法去推断。文化常识:调
11、动知识储备,结合语境细分析,比较陌生的往往是正确的。3文意概述题一定在原文找到相关信息区间,比对人物、时间、地点,比对关键词语,比对添加内容,比对因果关系等。4文言文翻译题(1)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一定要直译,出现比喻、排比、互文等修辞时方可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一定要联系语境,“瞻前顾后”!(2)一般要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人名、地名要清楚,不要翻译闹笑话。谨防现代汉语习惯的干扰。(3)具备采分抓关键点的意识:特别注意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等特殊文言用法准确翻译。(4)可打草稿,由于文言文语言障碍较
12、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容易造成卷面杂乱。(5)一定努力写完答案,不要空题!只要写了就有可能得分!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要放弃一分!5文言简答题对于叙事类文言文,简答题侧重考查人物特点、事件成因等;对于议论类文言文,侧重考查作者观点、使用的论据等。审题干,看要求,找到对应区域。注意分条简要理解概括,不要照抄文中的文言文句子(明确要求的除外)。四、古代诗歌鉴赏:(1516题,9分,保7争9)约8分钟(一)综合运用答题技巧1强调六看(看题目、看内容、看意象、看情语、看注释、看题干)到位;强调“知人论世”。2借助选择题来帮助理解诗歌,前提是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3作答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