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 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 默写)专题18(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语文 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 默写专题18含解析 2022 年高 语文 基础 题型 精选 精练 语言文字 运用 文学 常识 默写 专题 18 解析
- 资源描述:
-
1、(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情景默写)一、 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假设苏轼、王勃、陶渊明、王安石、黄庭坚等一众文学大咖是微信好友,某天他们在好友群里组织了以“治学之道”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大家纷纷在群内跟帖发表各自看法。试就以下情境,根据他们所说的内容,用他们各自的诗文名句来表达。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青年朋友们,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学习,充实自我!王勃:个人认为只要想学习,任何时候开始都来得及“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陶渊明王勃:“_,_。”君之所言,于我心有戚戚焉。王安石陶渊明:学习,除了要抓紧时间,还要竭尽全力,这样如果还没有达到目标也不会遗憾“_,_。”黄庭坚:
2、青年朋友,“_,_”,学习会使我们眼界高远,内心澄明。大家赶紧行动吧!【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2)知来者之可追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4)可以无悔矣 (5)人不读书 (6)则尘俗生其间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2)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名句是“_”一句,从假设的角度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名句是“_”。(3)庄子逍遥游中,用“_”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鴳认为“_”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讽。【答案】(1)醉里挑灯
3、看剑 (2)赢得生前身后名 (3)夫孰异道而相安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抢榆枋而止 (6)翱翔蓬蒿之间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文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答案】B【解析】“左迁”是降职。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币,文中指
4、北宋朝廷每年向辽国输纳的钱物。B补外,指古代地方官员转调其他地方任职。C帷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D幸,旧指皇帝亲临,即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答案】B 【解析】“补外”应指“京官外调任职”。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长青的光荣与梦想。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的知识精华,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
5、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精髓与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还有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梅花、长城、中国结、中国五彩龙等。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 )。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让中国文化形象更具科技感和现代美感。7下列填入文中
6、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把科技与文化融合起来B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C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我们要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D我们要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B 解答本题要从下文中找答案。下文“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是陈述的主语,“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是状语,“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是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由这句的内容对应的形式,可知,应选B项。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77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