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双测卷——古诗文阅读B卷(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文言文阅读B卷.doc 古诗文阅读B卷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古诗文阅读B卷.doc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 古诗文阅读B卷 真题滚动练一、古代诗歌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
2、确实的。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
3、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4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
4、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6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21江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
5、”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8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2017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
6、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0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2020海南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赠赵伯鱼(节选)韩 驹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
7、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1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
8、容简要分析。第六单元 古诗文阅读B卷 真题滚动练1357911 CCDBCDB一、古代诗歌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
9、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C2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
10、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
11、怀国家。(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