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周周清二(安徽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春部编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周周 安徽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周周清(二)测试范围:第三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1. 默写。(10分)(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溯洄从之,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_,胡为乎中露?_,子宁不嗣音?_,波撼岳阳城。空山新雨后,_。(2)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的句子是:_,_。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徜徉于桃花潭畔,【A】初夏的阳光已有了
2、些许暖意。尽管同属江南且p邻而居,但我们踏上安徽的土地,【B】青山绿水被午后的阳光渡上温暖的色彩,那风那水那景色被徽墨的儒香、徽商的智慧、黄梅戏的清新和古典诗词的儒雅熏染过,【C】显得那样雅静缱绻,悦目怡人。【D】但凡烙着地域元素和色彩的人文、物事、景致,都会成为一座古城、一个古村落唯美的韵脚,令人神往。(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p( )邻 缱绻( ) 韵脚(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2分)(3)文段中“徜徉”的意思是_;“悦目怡人”中,“怡”的意思是_。(2分)(4)“总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这是从原文段中摘出来的话,将它放回文
3、段中,应放在_处。(只填字母)(2分)3. 名著知识积累。(4分)(1)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本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的问题。(2分)(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直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一个是著名钢琴大师_;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_。(2分)4. 综合性学习。(12分)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的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八(1)班准备开展一次“我爱中华诗词”的综合性学习
4、活动。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富有诗意的开场白。(2分)(2)仿照示例写成语。(2分)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语:柳暗花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语:_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成语:_(3)请根据画面内容,分别配上相关诗句。(4分) 图 图图:_图:_(4)为配合这次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手抄报,下面是手抄报中的一个板块,请你再拟两个板块名称。(4分)诗人逸事_ _(一)(14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有改动)5.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渔人甚异之 异:_(2)欲穷其林 穷:_(3)屋舍俨然 俨然:_(4)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引:_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B. 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C. 杨氏谢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D. 不可取食于人耳 告之于帝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8. 【甲】【乙】两文都是以人物的_为线索来写的。【甲】文按“发现桃花林_离开桃花源_”的顺序来写,【乙】文是通过_来写洞内人们的生活情况的。(4分)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7、甲】【乙】两文所写的农民生活的共同之处。(4分)(二)(13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洄
8、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改动)【注释】玦(ju):有缺口的玉环。琅玕(lng gn):似珠玉的美石。潆洄: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卷石底以出卷:_(2)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_(3)斗折蛇行 蛇:_(4)西折纤秀长曲 西:_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9、差披拂。(2)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12. 【甲】【乙】两文中,清幽的环境带给作者的感觉稍有不同:【甲】文中,作者认为“_”,就“记之而去”;【乙】文中,作者看到两岸的竹柏,觉得“_”。(2分)13. 【甲】【乙】两文的首段分别对小石潭、浣花溪作了直接描绘,有何异同?(3分)(三)(13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
10、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
11、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注释】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朝人。机:机关。14.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尝贻余核舟一贻:_(2)凿木人长寸许 许:_(3)观者异以为神 以为:_(4)不能悉载 悉:_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16. 【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
12、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一词来概括;【乙】文中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_”字来概括。(2分)17. 【甲】【乙】两文都表现了手艺人技艺的_。【甲】【乙】两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何不同?(3分)(四)(15分)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我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我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两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里啰唆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
13、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想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会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