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Word版附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71583
  • 上传时间:2025-10-31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30.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4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时 跟踪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练1(40分钟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人们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作品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

    2、“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指语言结构形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段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是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

    3、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

    4、解古人。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材料二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产生关联之前,还不能算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一)对话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

    5、也早已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的。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因为文本属于无限绵延着的历史,历史不断,“对话”便永在绵延之中,所以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是多重的、不确定的、变动不居的。一个文本或一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的发现永远没有止境,是一个与历史本身相同的无限过程。所以,伽达默尔强调艺术作品是开放的、流动的,随着不同读者参与“对话”,同一文本必会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二)兴味中国古代文论强调“兴味”。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

    6、朱熹的解释,即“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们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体味诗中的意蕴。南北朝时钟嵘的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所谓“滋味”,主要是指当时的五言诗“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唐人司空图亦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说,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中国古代文论中诸如此类的“兴味”之说,与西方现代文论中的“召唤结构”“对话”等见解,显然有着相通之处。不论是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说,还是伽达默尔的“对话”说,或是中国古代的“兴味”观,所揭示的都是文

    7、学作品阅读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特征,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将未被阅读的作品可能存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B理解不受文本意义的影响,而受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前理解”的影响,因而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C艺术作品的成功就是所有的接受者对这一艺术作品都持不同的理解,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创作本旨不一致。D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产生关联之前,是孤立的“自为”存在状态,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解析:筛选整合信息B项,“理解

    8、不受文本意义的影响”曲解文意,材料一第3段说的是“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C项,“就是所有的接受者所有的理解不一致”错误,材料一第3段只是说“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D项,“是孤立的自为存在状态”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答案:A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读者或观众、听众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作品,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B艺术文本对于接受者的意义无关其个

    9、人的生活经验,而是其在作品的召唤下,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C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蕴藉,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想象,这体现了艺术文本的“召唤结构”。D与文本“对话”的不同读者使同一文本生出无数不同的“第二文本”,这也造就了文学作品意义的多重性。解析: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对于接受者的意义无关其个人的生活经验”错误,材料一第2段中明确指出“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而材料二中只是说“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并不是“接受者”。答案:B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学作品再创造的一项是(3分)()A想象红楼梦中黛玉的一颦一笑B对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把握

    10、C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画面的想象D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改写解析: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通读两则材料可知,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是接受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D项,根据原著进行的改写,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新的艺术文本的创作,不是材料所说的文学作品再创造。A、C两项体现的是读者对文本的想象,B项体现的是读者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这三项都属于文学作品再创造。答案:D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第二文本”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答:_解析:给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关于“第二文本”,材料二第1段明确指出“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而材料一第1段提到创

    11、作完成后,“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由此可见,“第二文本”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的结果,能够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用自己的语言将以上信息按照下定义的格式整合即可。答案:“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由读者或观众、听众按照自己的方式,对“第一文本”进行再创造的结果,是艺术作品价值的体现。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_解析:理清脉络,分析论证思路材料一第1段结尾句中的“因此”一词提示考生,“因此”后的结论性语句是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它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这一观点;第2段以问句开头,引出有

    12、关“艺术文本对于接受者的意义”的论述,指出“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第3段指出“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论述了文本与接受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最后一段指出“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总结了接受者的理解对于艺术品的意义。由此可见,第1段提出观点,第2、3段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论述,最后一段总结意义。将以上分析进行梳理整合即可。答案:首先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这一观点;然后从“艺术文本对于接受者的意义”和“接受者对艺术文本的理解”两个方面论述了接受者和文本的关系;最后总结接受者的理解对于艺术品的意义。二、阅读下面的

    13、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书写时代是文学的一大功能,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文学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心中的折射,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征。红楼梦是这样,百年孤独是这样,网络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浩荡朝阳警事天下网安:缚苍龙星辉落进风沙里这些聚焦现实题材的作品,从不同的生活剖面书写了我们这个时代,彰显了我们的时代精神,而书灵记我在火星上天道图书馆等玄幻、科幻类作品难道就与我们所倡导的时代书写、时代精神没有关系吗?恐怕未必。书写时代、反映生活有不同的艺术路径,不同作家会施展不同的文学灵性。选择现实题材的网络作家大多采取的是“正面强攻”的写法,让自己的笔触直面现实,将故事和人

    14、物融入时代生活的洪流中。于是,我们从浩荡所描写的深圳创业、青春奋斗故事中,看到了改革开放、时代变迁对一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巨大影响,让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里传响着历史奋进的足音;朝阳警事运用“接地气”的白描手法展现社区民警的从警生涯,用翔实的细节支撑起平凡人生的坚忍与努力,在细针密线的故事铺陈中彰显出时代生活的鲜活本色;而星辉落进风沙里则是在一个沙漠探险、驴友救援的故事构架中,蕴含着个人奋斗的责任、青春成长的担当与勇气,以及彼此守护的温情与关爱。很显然,这些描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某一侧面的文学写照,也是网络创作直面时代的文学尝试。但那些玄幻、仙侠、科幻类题材创作能否书写时代,是否具有介入

    15、现实的可能或干预生活的价值,难免让人存疑。实际上,鲁迅先生曾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相较于现实题材作品书写时代的“正面强攻”,幻想类作品的奇思妙想不是写实而是写意,不是正面描写而是曲折表达,不是写生活中“已经有的样子”而是写想象中“希望有的样子”。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刘勰的“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也许可以解释这类表意现象。我们看到,书灵记融入修真、仙侠等元素,架构出一个由论语孙子兵法聊斋志异本草纲目等文化典籍和唐诗宋词幻化而出的书灵故事,其

    16、所展示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二次元肖像创意,不正是我们赓续传统、传承文明的时代元素吗?由此看来,不是只有对标当下、表现现实的作品才能成为书写时代之作,虚拟的想象、夸张的幻想也可以与书写时代、干预生活建立起或隐或显的艺术关联。这样说来,网络文学是不是书写我们的时代的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一个作品是不是书写时代,其实是源于作者的立场、情怀、笔力与看待世界的眼光。(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如何书写我们的时代)材料二“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是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17、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新文学所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复活了,网络文学为什么会走历史的回头路?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在文化上,它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这场求异域新声的文学运动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雅化道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的启蒙意义有所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

    18、的世俗化色彩增加,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强,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网络文学应时而生。网络文学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被写进文学作品,带来了鲜明的网络风格。(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心中的折射,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征,肩负着书写时代的历史使命。B不同的作家会选择不同的书写时代的

    19、路径,选择现实题材的网络作家大多采用“正面强攻”的写法,直面现实生活。C幻想类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借助奇思妙想,写想象中“希望有的样子”,通过写意、曲折表达来书写时代。D判断作品是不是书写时代,关键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由作者的立场、情怀、笔力与看待世界的眼光决定的“怎么写”。解析:筛选整合信息“关键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曲解文意,材料一第3段中说的是“网络文学是不是书写我们的时代的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眼光”。答案: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聚焦现实题材的作品,还是玄幻、科幻类作品,都从不同的生活剖面书写了时代。B浩荡朝阳警事星辉落进

    20、风沙里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现实题材网络作家直面时代的文学尝试。C书灵记为了赓续传统、传承文明,融入幻想元素,架构出一个由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唐诗宋词幻化而出的书灵故事。D网络作家迎合读者的语言喜好,使用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等,将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解析: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A项,“都从不同的生活剖面书写了时代”扩大范围,材料一第1段中说的只是“这些聚焦现实题材的作品”。C项,“为了赓续传统、传承文明”错,材料一第3段中说的是“其所展示不正是我们赓续传统、传承文明的时代元素吗”。D项,“网络作家迎合读者的语言喜好”错,由材料二第3段中的“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

    21、本正经地说话被写进文学作品”可知,网络作家自身也有这样的语言喜好。答案:B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材料二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融入当代中国的发展。B书写社会变迁与时代情绪的网络文学作品,引起读者共鸣。C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成为新潮流,与传统文学的界限日渐清晰。D网络文学中许多受人喜爱的作品,是时代背景和社会心态的映射。解析: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C项,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的“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新文学所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复活了”可知,“与传统文学的界限日渐清晰”与材料二的观点不一致。A项体现了网络文学书写时代的功能,与材料一的观点一致

    22、;B项和D项既体现了网络文学书写时代的功能,又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历史语境,与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一致。答案:C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答:_解析:分析论证方法材料一第1段以红楼梦百年孤独浩荡等作品为例,论证了“任何一种文学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心中的折射,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征”的观点;第2段以浩荡朝阳警事星辉落进风沙里为例,论证了“选择现实题材的网络作家大多采取的是正面强攻的写法,让自己的笔触直面现实洪流中”的观点;第3段以书灵记为例,论证了“虚拟的想象、夸张的幻想也可以与书写时代、干预生活建立起或隐或显的艺术关联”。另外,材料一第3段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玄幻、仙侠、科幻类

    23、的网络文学作品具有介入现实的可能或干预生活的价值”。由此可见,材料一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答案:举例论证。如举红楼梦百年孤独浩荡等作品的例子,论证“任何一种文学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心中的折射,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征”。引用论证。引用鲁迅的名言,论证“玄幻、仙侠、科幻类的网络文学作品具有介入现实的可能或干预生活的价值”。5五四新文学批判旧文学,网络文学又将旧文学复活,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答:_解析:理解文本观点关于“五四新文学批判旧文学,网络文学又将旧文学复活”这一问题,材料二第2段明确指出“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24、:“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在文化上,需要用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而“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文学对民众的启蒙意义有所下降”,“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加,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强”,这样“网络文学应时而生”。由此可知,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旧文学的功用不同,对待旧文学的态度也不同。另外,由材料二第3段可知,网络文学将旧文学复活,是有所发展的。答案:不矛盾。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旧文学的功用不同,对待旧文学的态度便也不同。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批判旧文学是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复活旧文学是发挥其消遣功能,而且网络文学将旧文学复活,并非全面照搬,而是有所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Word版附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58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