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虚词》练习.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虚词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2、积累文言虚词的各个义项和用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准确把握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纲分析2010年的考试大纲明确有15个: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二、熟练掌握15个文言虚词的义项(具体见优化方案知识典藏P169-P175页),虚词义项,可背诵记忆,小组
2、同学可以互背互查,确保基本掌握。三、小试身手1、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图穷而匕见 连词,表承接“来”“就”;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连词,表并列“和”“并且”;(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连词,表转折“却”;(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而且”;(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7)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代词,通“尔”,“你”“你的”;2、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
3、么”“什么原因”。(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3)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4)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6)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4、。译作“拿什么”“凭什么”。(8)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3、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3)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5)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
5、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4、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我”;(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那”“那些”;(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其中的”;(6)其皆出于此乎?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 (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示祈使语气“应当”;(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9)吾其还也 表示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