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5课《荆轲刺秦王》导学提纲3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荆轲刺秦王
- 资源描述:
-
1、第 5 课荆轲刺秦王导学提纲3(学生用)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918自然段的重要字词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理解文中的场面描写。【重点难点】1、重要词语词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用法2、能推断词语的含义及分析特殊句式的用法【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导学流程】【知识链接】场面描写要注意的几点: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让读者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重点部分,要进行细描,做到有点有面。(3)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和感情。无论什么场
2、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伤感、难舍难分的气氛。(4)写场面要有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一、 导二、 思(阅读课文918自然段,完成下列难句翻译)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3、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4、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5、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三、 议(小组合作交流。)1、 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2、 文中写“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有什么作用?四、 展(每个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质疑、纠错、补充。)五
3、、 评(教师精讲,解惑。)【堂测堂练】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B、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陛下:皇上C、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排列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怖:内心惊悸,害怕2、 写送别场面着重写了荆轲唱歌,这样写的目的是 ( )A、 表现荆轲不是一个赳赳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B、 表现荆轲一去不复还,以身殉国的决心。C、 渲染悲壮的气氛,表现荆轲的英雄气概。D、 为荆轲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3、 易水送别是非常成功的场面描写。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下面是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秋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淡然无味。B、 其成功在于荆轲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景物烘托,给了这壮士行为以活动的空间和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C、 其成功在于借景言 情,秋风寒水与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相为表里,催人泪下。D、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描写的场面,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唤起人们感同身受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0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