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 泰兴市 第
- 资源描述:
-
1、2016年春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四)语 文 试 卷2016.6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很多人也把补钙作为 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代表可以让骨骼吸收钙、留住钙。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在香港,旺角弥敦道27号全线恢复行车。不过入夜后,在弥敦道附近的豉油街与西洋菜南街交界,再有大批示威者 ,警员到场维持秩序。A贯串 颠扑不破 聚积B贯穿 牢不可破 聚积C贯
2、穿 颠扑不破 聚集D贯串 牢不可破 聚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诗,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B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C当前,作为网络问政新形式,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务工作的科学发展。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3.下列填入宿新市徐公店一诗
3、画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春光都在柳梢头,_。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A.杨柳青青乳燕飞 B.拣折长条插酒楼 C.小雨杨花客渡河 D.树头新绿未成阴4.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 _, _,_, 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
4、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C D5. 下侧是亚马逊中国联合新华网发布的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的两张图表,下列对这两张图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男性读者还是女性读者,“业余爱好”和“职业规划和储备知识”都是主要的阅读目的。B.阅读目的的群体性特征表现明显,男性阅读的实用性比女性更强。 C.学历越高,阅读的实用性越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为职业规划而读书的比例最高。 D.较之于男性读者,女性读者更喜欢为业余爱好读书,她们显然不愿意为职业规划和储备知识读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方山子传 苏轼方山子,光、
5、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
6、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亦矍然 矍:精神矍铄的样子 D. 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余既耸然异之 / 他植者则不然B.见其所著帽,方耸
7、而高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晚乃遁于光、黄间 /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呼余宿其家 / 其皆出于此乎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 _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柳子厚墓志铭韩愈)(4分) _9.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联系全文,说说方山子有哪些方面让作者觉得“异”?(4分)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游终南山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
8、书,朝朝近浮名。(1)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驱”“拂”二字的妙处。(5分)答: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答:_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夫以子之不遇时,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送董邵南序韩愈)(3)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浪淘沙令李煜)(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5)二十四桥仍在, 。(扬州慢姜夔)(6)晓战随金鼓, 。(塞下曲李白)(7)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郦道元)(8)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五、现代文阅读(
9、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说 梅吴冠中牡丹和梅花,曾是人们印象中的国花。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具高贵荣华之富态。梅花的花朵要小多了,星星点点,或疏或密开满在乌黑而坚硬的干枝上,而干枝又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更因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造型艺术的角度看,形成美感的主要因素是整体构成。梅花之美主要缘于体态多姿。干枝穿插间的粗、瘦对比,故老梅更独具这般风采。梅花盛开或初吐花蕾时,尚无绿叶衬托,只由花朵与枝干相互构成点与线的二重唱。“删繁就简三秋树”,郑板桥虽多画兰竹,少画梅花,其实他已道出了自己对梅花的绘画感受
10、;而王冕画梅繁花密枝,引人进入梅花的国度。陈老莲画梅喜表现一段古怪倔强的干枝上着花三几朵,寓秀于拙,仿佛是他的自画像。梵高的向日葵同样是他的自画像,真正杰出的艺术家总是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正由于敏感的艺术家从不同视角揭示了自然之美,人们才更深一层感受到自然之美。历代有那么多诗人和画家表现了梅之美,梅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早已登上高雅之宝座。我在故宫曾见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一幅册页梅花,满纸只是淡墨点,其间穿插几笔墨黑的线是干枝,予人以月下梅花或雾中观梅之整体感受。这与西方印象派的效果异曲同工。走完隔膜、封闭的漫长世纪,地球显然日益缩小,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谁也挡不住,梅花和蜡梅的西行指
11、日可待。我第一次看到的梅园是无锡梅园,因当年梅园被许多民居的白墙衬托,被明如镜的太湖衬托,因而梅之身段和花之色彩分外醒目。中国传统绘画不涂背景,被绘在白底上的梅花便尽现体态之美。因而,梅花在园林中往往依素墙而栽。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种在假山洞口之类的深暗背景前,花开时明如观火。中国大地上到处有梅花、梅园,多少姑娘们的名字爱叫梅。我自己嗅觉不灵,只看梅,赏梅,不知闻梅香。梅之香更吸引了广大的喜爱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人未见花就已闻到了香味。文人咏梅,凡夫俗子也爱梅,梅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绘画中最通俗的题材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缘于她们都象征着中国传统中高尚的道德品质,梅
12、居其首,是梅的荣誉。让园林、园艺专家们深入研究梅的品种及嫁接等科学课题吧!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之花将开遍大江南北,家家户户。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渴望草坪与鲜花了,在礼品中鲜花替代了糕点与烟酒。我从来不过自己的生日,连这个诞生时日也忘记了。但不意有一回,居然邮局送来一簇鲜花,是外地友人邮来贺诞辰的。花簇大都是月季、郁金香之类。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蜡梅,当别是一番风姿了。“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在花市中尚未独领风骚,也许由于她没有浓妆华饰的缘故。那一年五月间,我到太湖一个小岛上的园林果木间寻寻觅觅,发现梅园已是青绿一片,郁郁葱葱。细看,满树已隐藏着小小的青梅,才使我醒悟梅花谢了还有青果子。不过青梅
13、很酸涩,须加工后才能成美食。在一家青梅加工厂的广场上,我看到铺满了加工中的梅子,是褐黄色的干果了,可能是作陈皮梅之类的佳品吧。梅花展示了青春的美丽,又奉献了成熟的果实,这是梅的品质吧。正因着眼于花、干、枝的点、线组合之美,我更爱蜡梅。蜡梅洗尽脂粉,只剩下并不鲜艳的暗黄之色,近乎蜡黄的病色了。然而在绘画的寰宇中,局部永远臣服于整体,在整体中体现其价值。由于对照的绝妙效果,蜡梅花朵之“蜡黄”,呈现了无价的特种黄金色。三味书屋后园的那株蜡梅花给鲁迅的童年留下深深的印象,这似乎也是令我独钟情于蜡梅的因缘。12.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_13.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梅之美”,请加以概括。(6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476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