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6:第3课 哈姆莱特 WORD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6:第3课 哈姆莱特 WORD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教学 设计 16 WORD
- 资源描述:
-
1、哈姆莱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戏剧语言、戏剧冲突的赏析,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提高戏剧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哈姆莱特性格的悲剧精神。【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作者与背景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
2、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
3、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三、了解情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
4、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
5、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四、研习课文(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匍匐(pf) 意旨(zh) 暴虐(nu) 祈祷(do)轻蔑(mi) 难堪(kn)怪诞(dn) 忏悔(chn) 踌躇(chuch) 迷惘(wng) 延宕(dng) 虔敬(q
6、in)紊乱(wn)劝诱(yu)嫁奁(lin)陨落(ynlu)横暴(hng)2.解释下列词语(1)神魂颠倒:【注音】shnhndindo【释义】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人或事入迷着魔。(2)紊乱:【注音】wnlun【释义】杂乱;纷乱:秩序紊乱言语紊乱。(3)涂脂抹粉:【注音】tzhmfn【释义】脂:胭脂。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4)鞭挞:【注音】bint【释义】鞭打。比喻抨击:这部作品对旧社会的丑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5)当机立断:【注音】dngjldun【释义】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6)陛下:【注音】bxi
7、【释义】对君主的尊称。(7)殿下:【注音】dinxi【释义】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现用于外交场合。(8)创伤:【注音】chunshn【释义】1.伤害。2.被刀剑火器等所损伤。3.指伤口。4.比喻战乱或自然灾害等给国计民生带来的破坏。(9)烟视媚行:【注音】ynshmixng【释义】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二)整体分析课文1.课文节选部分是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这是展示哈姆莱特性格的重要场次。哈姆莱特被看作是什么样的典型?(哈姆莱特被看作是既勇敢又忧郁的典型。)2.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哈姆莱特的什么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热情激昂的背后,他软弱犹豫的性格特
8、征。)3.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4.这一场戏中的哈姆莱特,心事重重,言不由己。他既要重整乾坤,又要面对强大阴险的对手,他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求助的是自我思想的力量,所担负的责任与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