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彭泽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 九江市 彭泽 2015 2016 学年 上学 语文期末 复习 检测 试卷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九江市彭泽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检测试卷(三)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
2、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
3、心理土壤, 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在
4、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1下面关于
5、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B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
6、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
7、然融为一体。 D“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 ,完成 4 7 题。(19 分 )马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十岁时,见烛欹烧屋,解衣沃水以灭火,咸嗟异之。既长,益笃于学。蜀儒张摐道仪真,往受业其门,质以疑义数十,摐甚器之。延祜初,科举法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是时仁宗在御已久,犹居东宫,饮酒常过度。祖常上书请:“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天子承天
8、地祖宗之重,当极调摄。至于酒醴,近侍进御,当思一献百拜之义。”英宗为皇太子,又上书请慎简师傅。于是奸臣铁木迭儿为丞相,威权自恣。祖常知其盗观国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罢之。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俄改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起为社稷署令。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久之,奸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元统元年,召议新政,赐白金二百两、钞万贯。又历同知徽政院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诏特免朝礼,光禄日给上尊。祖常持宪务存大体。西台御史劾其僚禁酤时面有酒容,以苛细黜之。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除枢密副使,顷之,辞职归光州。复除江南行台中丞,
9、又迁陕西行台中丞,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谥文贞。祖常立朝既久,多所建明。尝议:今国族及诸部既诵圣贤之书,当知尊诸母以厚彝伦。又议:将家子弟骄脆,有孤任使,而庶民有挽强蹶张老死苹野者,当建武学、武举,储材以备非常。时虽弗用,识者韪之。祖常工于文章,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谓中原硕儒唯祖常云。(元史列传第三十,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B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C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
10、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D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5.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B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C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等,不能给予负面评价的称号。D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
11、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祖常勤学好读,颇有成就。他七岁好学,有钱就去买书;参加科举考试,都名列第一;其诗文广为流传,被文宗赞为唯有的中原硕儒。B马祖常刚正直言,敢议国事。皇帝沉溺饮酒,他上书劝谏皇上临朝理政;丞相铁木迭儿专横,他与同僚弹劾其十大罪状使其被黜。C马祖常主持事务,宽缓不苛。马祖常罢免了苛刻的西台御史,;压下廉访司上报的孔家诉讼案,以防有碍名教。D马祖常为官时久,多有建议:国族、诸部既学圣贤之书,当尊敬母辈以崇尚人伦;建武学、行武举,招揽民间人才,来防备意外变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12、)亡何,奸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5分) (2)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小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8词中“弄”“锁”二字极为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词结尾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冥灵、大春,彭祖、众人为例说明的一个
13、道理是 “ ,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说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要回归田园的句子是:_,_。(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 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 ,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题。莫言自述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
14、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
15、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我的小说语言
16、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作“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
17、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
18、部分。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
19、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代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B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D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754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