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册:专题3 渔父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练考 学练考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练习册:专题3 渔父 2015 2016 学年 语文 苏教版 必修 练习 专题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三直面人生渔父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憔悴(qio)渔父(f)凝滞(zh)B淈其泥(g) 歠其醨(l) 鼓枻(y)C濯吾足(zhu) 枯槁(go) 愠色(wn)D莞尔(wn) 缧绁(xi) 汶汶(w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见:通“现”C新浴者必振衣 振:抖掉D自令放为 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渔父见而问之曰学而不思则罔自令放为火烧令坚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4对下
2、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槁:枯瘦B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D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流:流动5对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颜色:古指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形容:古指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古指拘泥,执着。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古指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地举起。6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果)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D因人而异(连词,表因
3、果,因而)7翻译下列句子。(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译文:(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译文:(3)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译文:(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译文:8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杰出才能的一组是()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秦虎狼之国,不可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A BC D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问题。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
4、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9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10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11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三、同步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5、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当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
6、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的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年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山河,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就是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