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温州市 新力 联盟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 联考 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21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第1题2分,2-5各3分,第6题4分,共18分)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
2、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材料二: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
3、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_,_。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三: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
4、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文中“”上的汉字字形、以及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A.“柘”读作zh方框中应填“蕴”“适”:享有B.“柘”读作zh方框中应填“韵”“适”:合适C.“柘”读作zh方框中应填“蕴”“适”:合适D.“柘”读作
5、zh方框中应填“韵”“适”:享有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落叶或坦然安卧或飘摇歌舞,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B.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微苦而熨帖的味道。C.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D.落叶或坦然安卧或飘摇歌舞,满园中播散着微苦而熨帖的味道。3.对下列句子的表现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对偶比喻)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
6、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对偶比喻)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拟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呈现的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谁能否认朱先生的散文不能在平淡中传递真挚的感情呢?B.认真感受北国的秋,关系到能否体验出那种特别的清,特别的静,特别的悲凉。C.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都是荷叶荷花与荷香,浸润着作者的内心,令他遐想不已。D.小华同
7、学登上泰山,连续发布朋友圈晒美景,引来好友的围观并得到他们的点赞。5.对材料三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6.请结合三篇选文,谈谈自然景物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4
8、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7-11各3分,12题4分,共19分)材料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
9、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
10、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统治B.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堵塞C.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所以:用来的D.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霸业8.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居域中之大而缪公用之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相同,和不同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百姓乐用B.为客者逐C.江
11、南锡金不为用D.振之以威怒10.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B.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看见(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警诫。C.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人们)最终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恭敬而内心却不服气。D.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那么就会使秦国无富庶的实际和强大的名声了。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12、等。B.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等。D.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12.请结合选文
13、谈谈两文在劝谏背景、劝谏目的、劝谏困境等方面的异同点。(4分)三、诗歌赏析及默写,13-15题。(13题3分,14题4分,15题3分,共10分)甲(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乙(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3.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而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
14、举之美。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14.请从内容和表达技巧上比较鉴赏这两首诗。(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1)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蝥,_,用心躁也”。(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3)短歌行中“_,心念旧恩”两句写出了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4)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
15、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用之如泥沙?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1618题各3分,19题4分,共13分)材料一: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85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