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学案: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淄博市 高青县 第三中学 2013 2014 学年 一语 文学
- 资源描述:
-
1、19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1能够自行梳理始、若、国、之、于、则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准确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把握其中讲述的道理。3学习通过寓言故事、比喻、对比进行说理的手法,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1)秋水(节选)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人,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2)非攻(节选)墨子(前468?前376?),名翟。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
2、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2探寻背景(1)秋水(节选)庄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此时农业发展,政治上各诸侯国竞相发展、争霸,而文化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之一的庄周也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扬自己的观点。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秋水篇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作为篇名,与中心思想无关。秋水篇主要通过寓言,阐发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强调认识事物的复杂性。(2)非攻(节选)作者墨翟生活的时期,各诸侯圈地为国,不断地进行战争,攻伐掠打,以便巩固
3、自己的统治,大国兼并小国,弱肉强食,百姓遭殃,墨翟的“兼爱”“非攻”思想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不愧是大义之说,实在为仁义之道!本文选自墨子非攻,原文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它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1识字注音(1)重点字两涘渚崖之间(s zh)则殆矣(di)园圃(p) 攘(rng)鸡豚(tn) 衣裘(qi)不辜(g) 豕(sh)(2)多音字2字形辨认3通假字(1)泾流之大(同“径”,直)(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同“辨”,分清,辨别)(3)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1)至于北海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指深明道理的人;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4)东面而视古义:面向东。今义:东边。6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2)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3)东面而视(名词活用作动词,面对)(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意动用法。少,以为少;轻,以为轻)(5)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丽的景色)(6)以其亏人愈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亏,损害)(7)众闻则非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指责)(8)从而誉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赞)7特殊句式(1)闻道百(定语后置句
5、)(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3)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4)以亏人自利也(宾语前置句)(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表被动)(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固定句式,“以为”可译为“认为是”或“觉得是”)(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固定句式,“非则”可译为“(要)不是就”)(8)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固定句式,“可谓乎”,表反问,可译为“可以说是吗”)1秋水(节选)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提示:这段景物描写,一是形象地表达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观点;二是河景与海景的对照,对河伯与海神两者不同的认识境界起了陪衬作用,使本文要说明的两种对立思想更加鲜明。2从河伯的
6、感叹中,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是非常可爱的。河伯一开始见到自身的水流这样大,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当它见到大海后,它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便很快改变神态,向海神作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它这种快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要想到,它毕竟是一条大河的神啊。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我才相信了。”3非攻(节选)在论点的提出上有何特点?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提示:作者没有在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论
7、点,而是从一连串日常生活的小是小非入手,然后引出攻国的大事。这比直接提出论点然后举例论证更亲切,更有说服力。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喜”一“叹”分别显示了河伯当时怎样的心态?提示:河伯对自己的认识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认为野语说的就是它,并敢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评,最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浅陋将被大方之家耻笑。它的认识变化的原因有:一是它看到了壮阔的北海,有感而发;二是它善于将黄河与北海作比较,将自己与海神作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一个“喜”显示了河伯扬扬自得的心态。一个“叹”
8、字,显示了河伯自觉渺小之后的羞愧心理。2如何区分“非攻”和“非战”?提示:“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墨子认为当时的战争均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认为战争不符合“义”,古之万国大多数在战争中消亡,战争不是治病良方,所以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消弭祸乱,“兼爱”是“非攻”的道德基础,“非攻”是“兼爱”的结果。他还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灾难。墨子主张“非攻”,特指反对“以大攻小,以强侮弱”的掠夺性战争。“非攻”并不等于“非战”,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
9、战争,并且还提出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1从秋水(节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提示:观点一:应正视自己,不能骄傲自满。当河伯见“百川灌河”的雄壮、开阔时,它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因而得意扬扬。待它见到北海,“不见水端”,才发现自己“以为莫己若者”的自大和狂妄,感叹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种鲜明的对比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观点二:人不能受环境制约。如果河伯永远不走出“百川灌河”的环境,就看不到“不见水端”的北海,就不会有比较,就不知道天外有天,只能是“井底之蛙”。观点三: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河伯不亲自见一见大海,它永远不知道自己微不足道,
10、就可能被大方之家耻笑。由此可知,认识是无止境的。2“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自古至今,不论什么样的战争,受伤害最深的都是人民群众。墨子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虽然他的这一思想未能遏制战争的发生,但对后世却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今天也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你能联系现实谈一谈吗?提示:观点一:“非攻”,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去面对矛盾,在对立的双方中,至少有一方要有“忍”的态度,宽容并不意味着认可或屈从另一方,而是给对方一个时间和空间认识到自己需改进的细节。观点二:战争或是一种激进的行为,并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今天,“非攻”也许会是更有效的一种化解矛盾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