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题型练: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讲题型突破17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题型练:专题5 古代诗歌鉴赏 第2讲题型突破17 WORD版含解析 2020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辅导 测试 题型 古代 诗歌 鉴赏 突破 17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讲题型突破,提升解题能力题型突破17诗歌技巧题技巧效果“三策略”对应学生用书第168页一、(2019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秋日秦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湖上方岳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注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蹀躞:小步行走。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上秋夜图。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D
2、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错误,“萋萋”意为茂盛,草木茂盛的样子。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故选C。答案C2.(诗句表达技巧)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答: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阅读,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别分析“人语”的作用,然后比较异同。
3、秦诗,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但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人语”写动景,“蜂蝶已归弦管静”写环境的静,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的深远意境。答案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不同: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
4、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二、(2019大庆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5、”。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解析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答案B4.(诗句写景手法)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答:_解析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
6、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需要从虚实结合、反衬的角度进行解读。答案(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18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