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0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文学 阅读 写作 地球
- 资源描述:
-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B) 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这款新型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抬头望处,已是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这位先生关于
2、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A B C D【解析】对象错误。“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酣畅淋漓”适用于人,本处应该为“淋漓尽致”。望文生义。“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这里误以为真正的瓜田和李下。望文生义。“拍案而起”,一拍桌子愤然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也形容对反动势力不屈服。与句子中“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的语境不符,应为“拍案叫绝”。云蒸霞蔚:像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符合语境“浓雾滚涌”。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符合语境“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
3、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符合语境“雅量”。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西班牙人民发起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诗人鼓动劳动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力量,起来改变自己的奴隶处境。B在印度设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旨在加强中印两国出版领域务实合作,编辑出版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图书,提高印度各界对中国的了解。C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D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解析】B项,搭配不当。“提高”与“了解”不搭配,可以把“提高
4、”改为“增进”。C项,不合逻辑,“因而”强加因果。D项,缺宾语,应在“突进”后加“精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_,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
5、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_。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A排比、拟人、比喻B排比、比喻、夸张C对偶、拟人、排比D比喻、借代、排比【解析】“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是排比;“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是拟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是比喻。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6、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_(示例)“简笔水墨勾勒”照应美术作品这一说法,点明了画境;“在巨大的木板中”突显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_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_(示例)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_6某校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下列篇章题目按思想内容分成三个单元,请你像第一单元那样为第二、三两个单元各拟写一个46字的标题。第一单元天地的情怀1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2太阳吟闻一多3河床吕耀第二单元_1怀念乔治桑雨果2悼靳以冰心3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4泰戈
7、尔徐志摩第三单元_1战士与苍蝇鲁迅2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3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鲁迅答:_(示例)第二单元:深沉的怀念_第三单元:思想的光芒_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个字。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
8、,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答:_(示例)核心观点是:社会提升依靠胆识非凡、人格卓越的少数人。_8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灯亮着在晦重的夜色里,它像一点漂流的渔火。你可以设想我的小屋,像被狂风推送的一叶小舟。但我并没有沉沦,因为灯还亮着。灯亮着_,_。_,_。_,因为灯还亮着答:_(示例)当窗帘上映出了影子/说明我已是龙钟的老头/没有奔放的手势/背比从前还要驼/但衰老的不是我的心_二、拓展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9、,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现实。B“有一句话能点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C“火山”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喻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D“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解析】“徘徊心境”不当,应为充满
10、信心。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全诗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而富于节奏感。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C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磅礴的气势。【解析】“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牵强附会。11如何理解“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的含义。答:_(示例)诗中说有一句话既是“祸”,又是“火”。说它是“祸”,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说它是“火”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鼓动性。_12诗歌以“一句话”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11、答:_(示例)内容上,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照应文章中的“咱们的中国!”。情感上,所有的情感都用一句话表达,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怒和对理想的中国的追求和赞颂。读者角度,以此为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壮士心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注】这首诗写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
12、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解析】“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不是“突出壮士的孤独”,而是表现壮士的身份。1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D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234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