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五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时2课时执教者班级7学习内容分析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是否“可求”。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从我喜欢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
2、夕死可矣”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只要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学习者分析学习了前面几节课我们讲了孔子的“仁”。学生对孔子的“仁”“义”有了大致的了解,学生对孔子关于义与富贵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白。7班是艺术班,文化科课的基础比较差,学生学习语文还是有兴趣的,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论语时很有兴趣;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一些害怕,这些学生一看到文言文的学习就觉得疼痛,因为他们
3、看不明,正因为这样,才更要加强文言的知识积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选文。2、 理解本课1、3、4则的含义,掌握以下重点的实、虚词:饭、水、曲、处、恶、去、造次、颠沛、而、之等的用法3、 明确孔子所说的“义”的内涵,理解他所讲的“义”与“富贵” 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启发讨论法、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极需对学生进行义利的辩证引导,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义利观。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1、 理解本课1、3、4则的含义,掌握以下重点的实虚词:饭、水、曲、处、恶、去、造次、颠沛、而、之等的用法2、 明确孔子所说的“义”的内
4、涵,理解他所讲的“义”与“富贵” 的关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启发讨论法、合作交流的方法的学习来解决以上的问题。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极需对学生进行义利的辩证引导,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义利观。学习了课文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举正反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对待义与富贵的关系。教法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学习明确孔子所说的“义”的内涵,理解他所讲的“义”与“富贵” 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义利观。学法指导学习论语 首先要朗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要弄懂,重点的字词
5、与句子要能准确的翻译;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将论语的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同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义利观。教 学 内 容 及过 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师生活动一1、前面几节课我们讲了孔子的“仁”。“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只要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 2、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的概念。3、“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
6、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今天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3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举几个的例子:做沙发、卖不合格的钢材等获得暴利的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的事要不要去做?并且说一说理由。学生看屏幕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对课文的学习,明确仁与义的概念。合作学习活动四1、齐读1、3、4则的内容,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0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