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二 古诗鉴赏 单诗精练二 宿府(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突破专题二 古诗鉴赏 单诗精练二 宿府含解析 全国 通用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阅读 突破 专题 古诗 鉴赏 精练 宿府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单诗精练二宿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环境的“清”“寒”,起悲凉基调,再以“独”“残”渲染氛围。B颔联写“独宿”时的见闻,以“中天月色”比喻才华,抒发无人赏识的悲哀之情。C颈联写诗人因“风尘荏苒”而得不到故乡言信;“关塞萧条”写出战乱仍未停息。D全诗抒写旅愁: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抒独宿之情,表达了悲凉深沉的情感。2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的状态,而是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B前两联写
2、“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虽然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但是思家、忆弟之情有所舒缓。D尾联照应首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漂泊辗转,诗风沉郁。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你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进行简要赏析。答:答案精析第一组1BB项“中天月色”不是比喻,是借月亮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孤寂的情感。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借清秋、井梧、蜡炬、角声和月色等的描写,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2)抒发了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颈联写
3、自己漂泊在外,家书断绝,归家之路的艰险,以此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3)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惆怅之情。尾联化用典故,自比鹪鹩,虽然暂时安居,但心中不免无奈与惆怅。第二组1C“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减。2颔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诗人“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诗意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419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