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语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九上 语文 答谢 中书书 对比 阅读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嵚(qn)然
2、:山势高峻的样子。 罴(p):棕熊。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3)与其奇者( )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7.回答问题。(6分) 答谢中书书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谢中书书 课内外比较阅读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
3、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o),麦陇朝雊(g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负势竞上 ( ) (2)鸢飞戾天者 ( ) (3)白鸥矫翼 ( ) (4)倘能从我游乎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
4、然是中有深趣矣! 9.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可知其源B
5、、自康乐以来以其境过清C、夕日欲颓日光下澈D、清流见底以其境过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都突出了水的共同特点:。但各采用的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是描写,乙文是描写。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两文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不同,甲文是由到,乙文是从到。从人的感官来看,甲乙两文所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受不同,甲文给人的感受是,乙文给人的感受是。5、下面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