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5单元 单元拓展小博士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2016学年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5单元 单元拓展小博士 WORD版含答案 2015 2016
- 资源描述:
-
1、 单元拓展小博士文言翻译的复习及策略一、从翻译失误的角度看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器物名,朝代名等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误译成:大概说的是姓李的高级将领吧? (2)以今义当成古义。有的词语随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成:先帝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该译的没译出来。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误译为,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以”没有译出来,应译为“因为”,“拜”也没译出来,应为“任命”。 (4)词语翻译的不恰当。如
2、: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误译成:裴矩终于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遂”应译为“竟然”不能译为“终于”。 (5)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来。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误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脸色。“以”后的省略成分“之”没有译出,应为“把它”。针对以上的种种失误,在复习这一考点时要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翻译中一定要运用直译为主的方法去做,总结起来6个字:留、扩、补、调、拆、删。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年号、帝号、国名、人名、地名、官名、职称等,在译文中均可保留。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扩: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翻译时许多词
3、应扩张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词或多音词。 如: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君”“恶”“闻”“过”“忠”“佞”“乐”“直”“言”翻译时分别扩展为“国君”“厌恶”“听到”“过错”“忠诚”“奸伪”“喜爱”“正直”“言论”。补:文言文其省略是没有规律的,介词可省,主语可省,定语可省,谓语也可省。判断其省略了什么,只有根据语境准确地把握前后句的关系,才能确认,不像现代汉语那么有规律可循。因此,翻译时必须将省略的内容补足,将跳跃过的内容补出。如: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 译文:有
4、一个人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射弹弓的人。联系前后文,可知后半句省略了主语“大家”。调:古今汉语在语法上是有较大差别的。这种差别是不容忽视的,在翻译时,必须把古汉语的语法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法,而文言文的语法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其变化主要体现在特殊句式和活用现象上。特殊句式,主要指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倒装句、使动句、意动句等;活用现象,主要指名词用做动词、动词用做名词,以及名词用做状语、动词用做状语等现象。如: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全句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即“谓李将军”。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
5、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节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节词直接去译。如:在郡多有出息。 译文:在郡内放有很多高利贷。 “出息”拆为“出”和“息”,应翻译为“放高利贷” 。删:某些虚词,诸如发语词、音节助词和部分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 “也”在句中作句末语气词,删去不译。 除了以上教的方法,还要配以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实实地把这种方法运用熟悉、掌握住。二、文言文的分析与综合部分的复习与对策 考试说明对这一部分有三点说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
6、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筛选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原文的人、时、地、言、事、理,这是个总能力,对文言文任何一道题都有帮助。 所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指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 所谓“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对文意的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 以高考试题为例,弄清方法,然后配以大量的练习,进行专题训练。 (1) 掌握命题规律,做到胸中有数。 命题人设置误项时往往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颠倒事实,说东道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30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