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14课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14课 苏武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2 2015 2016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传记 选读 14 苏武传 节选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苏武传(节选) 导学案重难突破1在第三自然段的叙述中,主要体现了苏武的什么精神?结合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的?_【答案】体现了苏武以死报国,义不受辱的浩然正气。具体表现在语言和动作上。“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表现苏武未考虑个人安危得失,而是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说明苏武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表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2文章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到的匈奴招降共有三次,请概括这三次招降的情况。_【答案】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2、。第二次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3原文中选取了李陵劝降部分,你如何理解李陵这一人物形象?_【答案】李陵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
3、矛盾?_【答案】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
4、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5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_【答案】文中塑造人物形象鲜明,很大部分得力于记述人物语言。苏武对张胜所说的“见犯乃死,重负国”,对常惠所说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都可见其为坚持民族气节,已立下必死之信念。卫律谓之当连坐时,苏武据理反驳;剑锋相逼时,不为所动。卫律软硬兼施的失败,正显出苏武的过人胆略和斗争艺术。与李陵对答,显然不同于卫律,李
5、陵从苏武的家庭变故,自己初降时的心情,和武帝年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三方面劝降,苏武却以少应多,仅从忠君角度回绝了他。初则“愿勿复再言”,继则“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愈见恭敬则愈为冷峻。至临归之时苏、李诀别,却只有李陵之言与歌,以李陵的悔与敬,更衬托苏武的节操可钦。在苏武先后与卫律、李陵的对答中,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苏武的威武不可屈、贫贱不能移、忠心耿耿、大义凛然,卫律的凶残、强横、无耻,李陵的良知未泯,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A贿赂(l)弹劾(h)诡言(u) 单于(chn)B煴火
6、(yn) 虞常(y)赦罪(sh) 赏赐(c)C弥山(m) 北阙(qu)廪食(ln) 谲诈(ju)D应届(yn) 症结(zhn)商埠(b) 挑剔(t)【解析】D项,“剔”应读“t”。【答案】D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与武决去B空以身膏草野C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D南乡号哭【解析】A项,“决”同“诀”,辞别;C项,“宿”通“夙”,早;“昔”通“夕”,晚;D项,“乡”同“向”。【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太夫人已不幸B且陛下春秋高C单于视左右而惊D扬名于匈奴【解析】A项,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B项,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
7、季节。C项,左右,古义:侍卫人员;今义:大致范围;控制。【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羝乳乃得归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解析】A、C、D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B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为降虏于蛮夷B见犯乃死C子卿尚复谁为乎D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解析】其余三项为倒装句,B项为被动句。【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3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