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高三语文专题复习01.成语的测试和应答.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语文 专题 复习 01. 成语 测试 应答
- 资源描述:
-
1、高考中成语的测试和应答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汉语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高考一直将其列为测试的重点。高考中,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的题型外,语音、字形的考查也常以成语为载体。下面就结合近几年高考的情况分别从三方面谈谈成语的测试和应答。一、语音1 、测试2001年考试说明对此项考试内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等级是A。考题中,语音考查的测试形式比较单一,一般要求选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或读音有错误的一组。近几年的语音测试题中都涉及了成语的考查,如1997年全国卷和2001年全国卷考查了用普通话读音正确识读汉字的能力,涉及成语八个;1998年全国卷考查了对多音字的认读,涉及成语
2、八个。2 、应答高考的命题重点,往往是考查那些平时容易读错的字,因此,应答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避免多音误读 语言环境决定了多音字的读音。对于多音字,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从字义、词性或特殊用法(比如语体色彩)等方面确认其正确读音。如穷形尽相(2001年全国卷 )中的相,在该成语中是名词,相貌之意,读作Xing,不能读成副词Xing音;闭目塞听(1998年全国卷)中的塞,单用或用于口语时Si,是动词,做名词时读Si ,用于合成词中读S,在该成语中只能读S。度表估计、推测之意时读Du,因此,审时度势(1997年全国卷)中的度就得读Du,不能读D。(2)避免声旁误读 从汉字的构字法来看,汉字
3、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但由于语言的演变,好多字的古音和今音有了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认读时,如果像古人说的那样,秀才识字认半边,就会把字音读错。对于成语中的这类字,可以采用组常用词的方式来辅助判断读音。如杞人忧天(1997年全国卷)中的杞,可组词枸杞,由此推断读Q而不读J。而一些特殊字只能平时积累,加强记忆。如风光旖旎(1997年全国卷)中的旖不读Q而读Y。汉字中还有一类字与其它字有着相同的偏旁,常有学生犯以字推字的毛病,误读字音。如暴殄天物(1997年全国卷)中的殄与珍、轸、诊、胗等为同偏旁字,容易误读成Zhn,正确读音却是Tin。未雨绸缪(2001年全国卷)中的缪与谬为同偏旁字,容易误读成Mi,
4、正确读音却是Mu。对于这类字,平时就要多加比较,辨明差异,不断强化。(3)避免形近误读 汉字中有些字形状极其相似,只有略微差异,但读音不同,也易造成误读。对于这类字,就要从字的部首和声旁入手,结合字义,正确认读。饮鸩止渴(2001年全国卷)中的鸩,与鸠为同部首字,前者本是一种毒鸟,羽毛泡酒后能毒死人,引申为毒酒,声旁从 ,读作Zhn,后者是斑鸠鸟,声旁从九,读作Ju。(4)纠正俗读误音 这类内容在成语的考查中还没有出现过,应引起注意。平时人们就不清楚这些字的正确读音,读成了错音,考查时必然误读。如面目可憎中的憎读作Zng,优胜劣汰中的劣读作Li,人迹罕至中的罕读作Hn,枕戈待旦中的枕读作Zhn
5、。二、字形1 、测试2001年考试说明对此项测试内容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等级是A 。汉字测试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不过题干的表达多有变化。大多数是选出有错别字的项,如1997年全国卷和1999年全国卷是选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1998年全国卷是选有错别字的一组,2000年北京春招卷是选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而2000年全国卷、2001年全国卷和2001年北京春招卷改成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在近些年的字形测试题中,都涉及到了成语的考查,尤其是1997年全国卷全是成语,从1998年到2001年的全国卷和2000年北京春招卷都是考了八个成语,2001年北京春招卷考了五个成语。2 、应答汉字既是复
6、习的重点,又是难点。应答时要从汉字?quot;三要素-音形义入手,整体把握。(1) 注意音同形近字辨析这类字就要结合语境,借助成语的构成方式和汉字的构字法等,从意义上正确判断。成语具有固定性,其构成方式有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等,而尤以并列式为多。在并列式成语中,又常常是两个结构相似的短语组合在一起,且意义有相关之处。抓住了这一点,正确辨析成语中的错别字问题就不太大了。如蘖根祸种(1999年全国卷),其中蘖根和祸种都是相同的偏正结构,种和根意义相关,蘖和祸意义也应该相关。而从构字法来看,蘖从木部,是萌芽之意,与根无关,由此可断定是错别字,应改作表罪恶意义的孽。同类的还有纷至踏来(1997年全国
7、卷)中的踏应改为沓,贪脏枉法(1997年全国卷)中的脏应改为赃,积毁消骨(1997年全国卷)中的消应改为销,娇生贯养(2000年全国卷)中的贯应改为惯,嘻笑怒骂(2000年北京春招卷)中的嘻应改为嬉。对于由其它方式构成的成语,辨析错别字一般是结合构字法,分析汉字的部首或偏旁,理解字义。如针贬时弊(1997年全国卷)中的贬,从贝字部,本指价值降低,与该成语无关,正确的应是?quot;石部表治病石针之意的砭。同类的还有脱颍而出(1997年全国卷)中的颍应改为颖,不径而走(1997年全国卷)中的径应改为胫,气冲宵汉(1999年全国卷)中的宵应改为霄,功亏一匮(2000北京春招卷)中的匮应改为篑,惨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