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8 进谏的艺术课件 部编版必修下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8 进谏的艺术课件 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2 新教材 高中语文 单元 主题 阅读 进谏 艺术 课件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 资源描述:
-
1、第八单元单元主题阅读进谏的艺术【主题解读】古代大臣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时政时常会招致杀身灭门之祸。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200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明代刘伯温也屡次进谏,并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他们是如何进谏的呢?魏征进谏有一套马少华提起古代的“谏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魏征。这位贞观名臣在与唐太宗共事的17年中,共提了264条建议,被唐太宗全部采纳,魏征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谏臣”的最佳代表。然而,像魏征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硬骨头,虽说历朝历代都有,但几千年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像魏征这样
2、受到推崇、重用,这除了唐太宗“善纳雅言”外,还得力于魏征独特的进谏之道。第一,奠定理论基础,即让唐太宗明白什么是明君和昏君,什么是良臣和忠臣。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什么是明君?什么又是昏君?”魏征回答:“明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广开言路,听取不同的意见;而昏君的共同特点则是闭塞言路,偏听偏信。即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后来,魏征又提出了良臣和忠臣的区别:“良臣既能使君主赢得明君的美名,又能使自己获益,福禄双全;而忠臣却只能以忠君为名,让君主背负昏君的恶名,自己也身首异处。所以,陛下一定要让我成为良臣,而不是忠臣。”只要让唐太宗明白了这些理论,就能为以后的进谏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即使双方
3、出现了一些矛盾,唐太宗也不至于跟魏征完全闹翻。第二,给唐太宗树立一个目标和榜样。唐太宗是一代明君,是无数人的偶像,但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偶像。他曾多次说过:“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有了这句话,聪明的魏征在日后的进谏中就经常拿尧、舜来做比较,让唐太宗听得进谏言。比如,有一次唐太宗实在被魏征惹烦了,就指责他说:“以后我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别老插嘴?有问题不能下朝后再说吗?我好歹也是个皇帝,当着大家的面你就不能给我点面子吗?”魏征眨了眨眼,说:“当年圣君大舜曾对群臣说:你们有什么意见要当面说,不要开会的时候都不说,下来又乱说。陛下您想做尧、舜那样的圣君,
4、却不让我们做尧、舜的臣子,这也太自私了吧!”听了这一番话,唐太宗的气自然也就消了。这就是魏征的主要进谏方法之一。在古代,皇帝毕竟是皇帝,聪明的大臣绝不会跟皇帝针锋相对,让皇帝下不来台,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让皇帝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进谏。第三,给唐太宗讲明利害。贞观六年(632年),大唐已开始步入盛世,唐太宗一膨胀,就想去泰山封禅。消息一出,群臣纷纷表示祝贺,头脑灵活的已经开始准备行装。当然也有几个头脑清醒的,想反对却又想不出合适的理由,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魏征。这时,魏征咳嗽了一声,说:“陛下,先别这么兴奋,我觉得还不到封禅的时候。”唐太宗早就料到魏征会反对,所以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你觉得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