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马说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马说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023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3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23课*马 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马(xing)祗辱于(zh)B.骈死(pin)不外见(jin)C.槽枥(l)食马者(sh)D.奴隶(l)尽粟(s)一石答案1.DA项,“相”应读“xing”。B项,“见”应读“xin”。C项,“食”应读“s”。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3)虽有千里之能千里:(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5)策之不以其道策:道:(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答案2.(1)辱没,受屈辱(2)有时(3)名词用作动词,行千里(4)等同,一样(5)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正确的方法(6)通晓
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无马邪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答案3.C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A项,介词,用/介词,按照,依照。B项,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它的。D项,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4.2019湖南娄底中考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
3、能通其意答案4.C 应为“才美/不外见”。5.C 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6.默写。(1)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2)文中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3)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答案6.(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2)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3)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7.填空。(1)韩愈,字,自谓郡望昌黎,世称“”,(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并称为“韩柳”,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相当于现在的杂文(议论文)。答案7.(1)退之 韩昌黎 唐代 柳宗元(2)议论 陈述作者对
4、某些问题的看法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答案8.(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关键词:一食、或)(2)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关键词:才美、见)(3)想要和普通的马同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关键词:且、等、安)(4)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
5、,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关键词:第一个“策”、道、食、第二个“策”)2021重庆中考A卷改编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答案1.DA项,有名、著名/出名,有名;B项,吃/同“饲”,喂;C项,方法/道路;D项,均是“面对”的意思。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
6、”的鄙视与反抗。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答案2.AB项,原因错误,根本原因应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项,并未表现出千里马对“食马者”的鄙视和反抗。D项,“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本文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故“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说法错误。3.课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4分)【链接材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张九成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注】张九成:南宋人,曾
7、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士:指人才。鲜:读作xin。答案3.【答案示例】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2分)不同点:韩愈认为人才多,但识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识别人才;张九成认为人才难得。(2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诗文的对比探究。认真阅读马说和链接材料可知,韩愈和张九成对人才的态度是相同的,即爱惜(重视)人才。链接材料中,由“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一句可知,作者认为人才难得,这与马说中“千里马常有”的观点不同。另外,马说中,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自己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视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期望。据此,从“同”“异”两方面作答即可。4.你认为21世纪
8、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能成为“千里马”?(4分)答案4.【答案示例】足够的知识储备、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展示才能的勇气等。(每点1分)【解题思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5.2021武汉市部分学校四月质量检测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材料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商家纷纷开启“线上模式”:开展网上“线连线”“屏对屏”的商品推介,“直播带货”成为新潮流,全员上线营销变得常见。【材料2】某直播间销售业绩惊人:推销食品,5分钟卖掉10万包,该食品公司股票因此直接涨停;售卖某品牌白酒,2000万人在线围观,500瓶秒光。【材料3】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盘点近期热点:“直播
9、带货”作为新生业态发展迅猛,其存在的产品质量差、虚假宣传等问题日益凸显,消费者投诉数量攀升。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状,学校决定开展以“聚焦电商直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们小组需要分析电商直播活力十足的原因,请你从不同角度列举三条。(3分)5.(1)【答案示例】互联网的发展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直播带货”创造了客观条件。“直播带货”的形式让消费者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商品。众多明星、“网红”带货催生“粉丝经济”,带动一批消费者争相消费。(每点1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现象的分析和探究。作答本题,要把握题干的两个关键信息:“活力十足”和“从不同角度列举三条”。“活力十足”表明电商直播
10、火爆;“从不同角度列举三条”要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电商直播火爆的原因,可以从社会环境、消费者、商家、“带货”主播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2)【答案示例】示例1:我认为不会。首先,消费者在通过电商直播购物时,可以清楚地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及使用效果,这让他们在购物时更加理智。其次,国家正逐步对“直播带货”产业进行监管,使市场更加有序、规范,从而为消费者理智购物、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帮助。示例2:我认为会。首先,“带货”主播在进行宣传时会刻意夸大商品的优点,造成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存在误区,进而盲目消费。其次,在电商直播购物中,“抢购”“限量”等活动形式会刺激消费者强烈的购物欲望,造成盲目跟风的现象。
11、(5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口语交际。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回答“会”或“不会”,理由阐述合理即可。在答题时,学生要把握电商直播购物的特点及其对消费者消费的引导作用,然后组织语言作答。答案(2)在班级讨论会上,同学们围绕“电商直播带货是否会导致人们盲目消费”展开了讨论,你持什么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100120字)(5分)一、原创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9分)(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甲】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乙】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二)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