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知识2文言虚词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知识 文言 虚词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知识2 文言虚词基础帮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助词、叹词等,高考全国卷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将其融入断句题和翻译题中,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能忽视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关键技法推断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5个技巧”1.语境推断法。要理解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即联系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基础帮赋)中,后句没有紧承前句对“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故“而”用作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2.交换理解法。高考卷有时
2、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考查文言虚词,即给出两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选自课内文章,让考生判断两句中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考生可以将其中一句能确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说明两个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反之,则不同。3.对称分析法。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基础帮往往相同或相似。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并序),“以”“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应该和“而”的用法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4.句位分析法。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还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与前后句的关系、搭
3、配习惯及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其”,在句首,一般作语气副词;在句中,处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5.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理解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基础帮和用法。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史记田单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的主语是“相如”,“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知,两者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意思是“于是,就”。例102018天津,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 ”,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