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课件:表达技巧.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课件 表达 技巧
- 资源描述:
-
1、 表达技巧术语规范,联系诗句一、掌握鉴赏方法1.立足诗词整体,做到“居高临下”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虽然往往着眼于具体词句的鉴赏评价,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特别要注意的是,表达技巧只是形式上的讲究,艺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全面把握诗词的内容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2.明确鉴赏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角度来鉴赏,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3.把握表达效果,力求“落到实处”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鉴赏时应
2、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二、熟悉常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议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远近上下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烘托、用典、渲染、对比/对照、衬托/反衬(乐景衬哀情)、联想与想象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鉴赏表达技巧口诀记叙议论有区别,描写抒情是重点。修辞手法真
3、奇妙,运用过程要呈现。表现手法经常考,托物言志加用典。象征抑扬虚与实,借景抒怀真情现。理清结构找线索,内容概括应全面。作用效果必分析,仔细审题是关键。角度一:鉴赏表达方式 高考对鉴赏表达方式的考查角度是:辨识表达方式;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重点考查的是抒情。【题1】(2013伊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南 歌 子贺 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问题: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4分)【破题】抓住关键,迅速突破1
4、.看关键句。“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2.看题干。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及词人情感;要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答题】规范作答,注意采点【解析】下片由写景转向写人事,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作者笔下,这些士大夫闲居消夏的韵事却饱含苦涩,和上片大异其趣: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作者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贺铸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供人驱使,这当然会使他有着满腹的牢骚和不平。结尾句中那无可奈何的“自”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愤懑和不平。因此,下片借写人事来抒情,是典型的间接抒情
5、。模板提示:明确表达方式怎样表达(抒情、记叙和描写)分析表达效果规范答案:(1)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方式,2分)(2)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分析怎样表达及表达效果,2分)【点题】失分警示,归纳技巧1.判断错误。如将抒情方式答成“借景抒情”。2.理解肤浅。如依据字面意思,将词人的情感理解成“闲适自得”。3.没有分析。如只答出表达方式和效果
6、而未结合词句分析。【我来评卷】现场答案:这首词下片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安闲自在、热爱生活的感情。得分:1分理由:对词人的情感理解错误,扣1分;未结合词句进行分析,扣2分。【方法归纳】三步解答鉴赏诗歌表达方式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技巧。第三步:明确此技巧或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解题方法(1)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此题问的是“抒情方式”,要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方面去考虑。(2)立足诗词整体,联系诗词的思想内容分析。(3)要用简洁的语言(最好是术语)来作答。(4)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
7、语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1.诗(词)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2.这首诗(词)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词)描写了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角度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对鉴赏修辞手法的考查角度是:辨识常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题2】(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问题: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
8、法,并加以赏析。(4分)【破题】抓住关键,迅速突破1.看题目。由题目中的“独”字,可知这两首诗都是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2.看诗句。韦诗:“山月皎如烛”,“窗间人独宿”。赵诗:“冷晕侵残烛”,“寒枝不成宿”。3.看题干。考查的是修辞手法。要分析的是每首诗第一句。要进行简单的赏析。【答题】规范作答,注意采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在鉴赏诗歌时,借助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形象及其特点,结合自己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积累,确定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其具体的答题步骤为: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如韦诗抓住“皎如烛”关键词,应为比喻,而赵诗抓住“冷晕”,应为借代。其次,说明修辞句(段)
9、的内容或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如运用修辞手法地描绘了(对象)的特征。模板提示:明确修辞手法具体分析点明效果规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明确手法,1分)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具体分析,点明效果1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明确手法,1分)“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具体分析,点明效果,1分)【点题】失分警示,归纳技巧1.修辞手法判断错误。如将“借代”答成“拟人”。2.没有分析。如只答出修辞手法而未结合诗句分析。【我来评卷】现场答案:韦诗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烛喻月。赵诗首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冷晕”拟人化。得分:1分理由:
10、赵诗手法判断错误,扣1分;未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扣2分。【方法归纳】鉴赏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解题方法1.要熟悉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2.要注意一些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如借代与比喻,比喻与拟人,设问与反问等。3.注意回答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语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在诗歌中找到运用这些手法的语句,具体分析。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根据题目特点和题干要求灵活取舍)。【变题】变式设问,触类旁通(1)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此句(联)
11、。(3)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4)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明。角度三:鉴赏表现手法 高考对鉴赏表现手法的考查角度是:辨识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或作用。【题3】(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鹊 桥 仙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