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课件鄂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_2016 年级 语文 上册 22 古代 神话 课件 鄂教版
- 资源描述:
-
1、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古代选民以其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是他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主观想像和幻想的反映。古代神话的作者是集体的古代先民。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自然现象,并受到自然的威胁就通过幻想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和拟人化,这样就产生了神话。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古代作品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挑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
2、字音,读清节奏。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二、学习重难点:翻译课文,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1.导入新课: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2.自主学习:v 目标:翻译课文v 内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v 方法: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然后前后桌对译,仍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全班解决。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竞跑,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想要黄河大湖
3、丢弃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逐走:竞跑,赛跑。欲得饮:想要。饮于河:黄河。大泽:大湖。邓林:桃林。学生口头翻译句子。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B、未至,道渴而死。C、弃其杖,化为邓林。合作探究.夸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仍未追上太阳,你认为夸父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问题,加分奖励。如果夸父逐日是一组动画,大家认为有哪几个画面组成?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三个情节: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大泽、
4、弃杖为林在这几个画面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老师在这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了。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扩写“化为邓林”质疑:为什么夸父的手杖要化为桃林?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事内容。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过
5、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思、说、读的训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勇敢”的行为,学习这种精神,培养正义感。2、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故事,表现了远古人们怎样的精神?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解释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