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1 飞向太空的航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1 飞向太空的航程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 2021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四 单元 太空 航程 习题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11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飞向太空的航程(节选)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1
2、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等寥寥数语,勾勒了一幅热闹的场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气氛。B.第一段文
3、字由远及近,最后定格在“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凸显了新闻的主要人物和新闻的意义。C.第二段描写了火箭发射的瞬间,“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D.开头三段是本文的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解析A项,理解错误,应为“勾勒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答案A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前两段采用了描写的手法,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细致地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B.第三
4、段文字阐释了发射的意义,这样,文章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到了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C.第四段“为了这个飞天梦想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表明下文是插叙,要叙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D.中国是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真正的航天始祖”的国度,苏联在中国之前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十分吃惊。E.节选部分的最后两段,写苏联人造卫星给中国的“震动”,交代了中国航天事业诞生的背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的志气。解析C项,应为“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D项,应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明白,航天时代,中国不能落伍”。答案CD3.请以节
5、选部分的文字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解析新闻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要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来体会。参考答案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景物时有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二、语言运用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编者按”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常常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中国航天一再取得骄人的成绩,把一批批宇航员顺利地送入太空并安
6、全返回,这背后有着无数航天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饱含着他们的心血、汗水。为此,某报社决定以“关注航天员背后的英雄”为主题,出一期有关航天科研人员事迹的专刊。请你以编者的身份为这期专刊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编者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解析要根据“编者按”的特点,紧扣专刊的内容,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述。答案示例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交会对接的完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日趋成熟。当我们为太空骄子所取得的成绩自豪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赋予航天员胆识与智慧的背后英雄大批卓越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正是他们挥洒汗水,书写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5.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字)。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
7、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有关专家认为,“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金字塔形特点,
8、紧扣导语来添加标题。新闻对象是“嫦娥一号”卫星,事件是进入环月轨道。主体部分的第一段具体说明顺利进入轨道的情况,第二、三段则主要体现“顺利”。参考答案“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满足观众诉求,把好质量关口,让电影制作回归高品质,国产电影产业必能在改头换面中绽放芳华。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去哪里舒适又好玩?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
9、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不足。”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她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其中几乎每一页都有令人莫名激动的文字,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A.B.C.D.解析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此处褒贬不当。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合语境。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电光石火:比喻瞬息即逝的事物,也形容速度非常快。此处望文生义。拍案叫绝:拍桌子大为赞赏地叫好,形容赞赏至极。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
10、东西。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B.回顾人类太空征途,构建往返天地的运输工具是基础。没有核心技术,哪来飞天梦的实现?C.科技馆以创新、绿色、科技为主题,采用高效生产模式,运用多管道立体栽培、柱式立体无土栽培等技术,实现了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航标和新突破。D.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高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验证
11、”后加“任务”。C项,搭配不当,“实现”和“航标”不搭配,可删除“新航标和”。D项,不合逻辑,“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的双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而“圆大学梦”与“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都是有利的一面。答案B3.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解析A项,“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语意不明,此处“禁止”和“取缔”应该是并列关系,应改为“禁止并取缔药品交易市场”。C项,“看不上”存在歧义,“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不起”,另一种意思是“看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43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