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201911201166.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父母 孩子 之间 精练 解析 新人 必修 4201911201166
- 资源描述:
-
1、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
2、脱离父亲的权威。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
3、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1.下列有关“父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爱”与“母爱”一样,都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B.“父爱”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它不像母爱那样是无条件的。C.“父爱”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D.“父爱”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答案C解析C项,偷换概念。“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是父亲的任务,而不是“父爱”
4、的内容。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首先要发展母亲的良知,然后再发展父亲的良知,并使两者完善地统一在自己身上。B.只要一个人同时具备了自己母亲的良知,又具有了自己父亲的良知,他就是一个成熟的人。C.成熟不是指人的年龄是否到达了某个阶段,而是指是否具有爱的能力以及理智判断的能力。D.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际是统一的。答案B解析画线句是第二段的中心句,第二段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论述的。综合四个选项看,B项不正确,从原文“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可以看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A.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六岁以前主要受母爱的影响,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B.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导,这种权威指导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判断力。C.只有母爱的良知和只有父爱的良知,都是不健全的,都影响人的成长,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D.一个人先同母亲有紧密的关系,然后发展到同父亲有紧密的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父母的良知。答案C解析C项,“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是缺少“母爱的良知”的表现,而不是“只有母爱的良知”的表现。二、语言运用4.每个人的爱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同一种爱,爱的语言、爱的方式、爱的情态也不尽相同。请模拟下列身份不同的人,对“爱是什么”进行阐
6、释。要求:叙述,要清晰简练;描写,要形象生动;议论,要深刻透彻;抒情,要情深意厚。朋友说:爱是困难时的救助,痛苦时的问候,无助时的依靠,成功时的提醒。妈妈说:老师说:同学说:答案示例妈妈说:爱是跌倒时的扶助,病痛时的守望,闲暇时的唠叨,离家时的祝福。老师说:爱是懵懂时的启蒙,困惑时的导引,失败时的鼓励,顺利时的告诫。同学说:爱是误会时的宽容,挫折时的帮助,失败时的理解,任性时的劝慰。解析仿写句子首先要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仿写对象,注意对象的身份特点,最后表达要流畅有文采。5.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2)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参考答案(1)家
7、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纵容、不能一味地满足。否则,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不明是非,甚至会习非成是。解析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而只需明辨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的,何者是可憎的,即在知识上能鉴别。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着一个胸中满装历史的事实人物,并且对时事极为熟悉,但见解和态度则是完全错误的人。我曾遇见过这一类的人,
8、他们在谈话时,无论什么题目,总有一些材料要发表出来,但是他们的见地,则完全是可笑可怜的。他们的学问是广博的,但毫无鉴别能力。()。一个的人,或许很易于写成一部历史,但在论人和论事时,竟是只知依人门户,并无卓识。这种就属于我们所谓缺乏知识上的鉴别力的人。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这就所谓是我们鉴别力。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他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一个人在成人时,他的四周必有的诱惑,如名利诱惑、爱国诱惑、政治诱惑、宗教诱惑。当一个心理分析家告诉我们便秘症能引起暴躁的性情时,凡有识力者对之,只可。当一个人有错误时,不必因
9、震于他的大名,或震于他的高深学问,而对他有所畏惧。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就算得上博学,而鉴别力则是艺术的判别问题B.博学不过是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而鉴别力则是艺术的判别问题C.博学则是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而鉴别力不过是艺术的判别问题D.博学不过是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而艺术的判别则是鉴别力问题答案B解析这句话比较的应是“博学”和“鉴别力”,根据语句间的关系,B项对比最恰当。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汗牛充栋博古通今五花八门莞尔一笑B.汗牛充栋锦心绣口五光十色付之一笑C.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五花八门付
10、之一笑D.学富五车锦心绣口五花八门莞尔一笑答案C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根据使用对象,应用“学富五车”。“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锦心绣口”,形容文辞优美。根据语境,应用“博古通今”。“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根据语境中的“名利诱惑、爱国诱惑、政治诱惑、宗教诱惑”,用以说明“诱惑多种多样”,故应用“五花八门”。“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根据语境,应用“付之一笑”。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所以一个人真有学问,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43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