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增分精练辑:第二部分 专题一 古诗鉴赏 群诗通练二 重阳节令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增分精练辑:第二部分 专题一 古诗鉴赏 群诗通练二重阳节令 WORD版含解析 2020 高考 语文 江苏 专用版 精练 第二 部分 专题 古诗 鉴赏 群诗通练二 重阳 节令
- 资源描述:
-
1、群诗通练二重阳节令微导语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这一节日形成于战国,到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这一天,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活动。重阳节也是历代诗人留下最多诗词的节日之一。自唐宋以来,无数诗人在这一天登高怀远,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慨,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下面请你一赏为快,一练为佳。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阅读文签:七律悲秋思乡重九夜偶成黄仲则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注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住家中。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此处指重
2、阳节的菊花。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差喜:幸好。衰亲:老母。鉴赏这是一首抒写重阳佳节的诗,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而诗人常年漂泊,重阳节短暂回家居住,伤春悲秋之外,还抒发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的喜悦和漂泊流离的苦痛。起笔从伤春悲秋的重阳切入,“悲秋容易到重阳”点出了重阳佳节这一时间点,也写出了自己的悲秋之情。第二句直抒情感,写自己的黯然神伤。颔联写愁绪无可排遣,于是借酒消愁,饮美酒、赏菊花,却依然感到寂寞,没有大风、没有大雨的好天气却反而感到凄凉。无论是美酒、美景,还是晴好的天气,都勾起了诗人的感伤,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颈联写景,借景抒情,城边的河水反射的
3、人影朦朦胧胧,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如霜的月色之下。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旅人的孤单无依,流离失所,面对寒冷无法抵御,只有那光亮的月如霜皎洁。融情于景的手法很好地传达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尾联写这次短暂的回家停留,不只是感伤,还有喜悦之情。幸而母亲仍然健在,让诗人感到可喜,因有老母亲的陪伴而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样是一盏油灯之下的场景,陪伴老母与异地他乡的孤灯寂寞的滋味大不相同。但是为了生活,短暂的相聚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1.结合诗歌,概括诗人“黯自伤”的原因。(5分)答:_答案悲秋;季节的物象互相催逼,万物凋零,睹物伤情;内心的凄凉寂寞;栖无定所,奔波在外;思乡。(每点1分)解析“
4、悲秋容易”一句突出了悲秋之情;“节物相催”一句写出了季节改变,菊花开放,睹物思情;“翻寂寞”“倍凄凉”写出了内心极为孤寂;“差喜衰亲”“异他乡”既包含了思乡之情,也暗示出居无定所的漂泊之苦。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温暖的喜悦之情;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诗人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喜中有悲。(每点2分)解析从“差喜衰亲话真切”可以读出诗人对老母亲在身边可以享受温暖的家庭团聚,在重阳节可以陪伴家人的喜悦之情。从“一灯滋味异他乡”可以看出诗人漂泊异乡的孤苦。结合注释可知,诗人
5、回家只是短暂停留,故而喜中有悲。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阅读文签:七律多重哀愁重阳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注华:白发。已:停止。就:接近,将要。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乌帽: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欹:倾斜。鉴赏本诗是一首节日抒怀诗。诗人因时序更替甚速而感到人生易老,两鬓已生白发。诗人自顾半百年来对国事忠心耿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离家万里,田园将要荒芜也不过问。重阳佳节到来,却无人送酒,任凭风吹帽落,冷冷清清地度此重阳佳节。真是孤独得搔首自思,听门外寒
6、柳萧萧,暮鸦乱啼。唉,心境更加凄凉了!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心绪?请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年老鬓白、光阴荏苒的哀叹之感;艰难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愤之情;家田荒芜、身处窘境的抑郁不平之绪;无人来访、门庭冷落的悲凉之慨。(任意答出三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该诗情感表达丰富,可以结合前三联依次概括。4.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5分)答:_答案用典。“东篱”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拓展了诗歌内容,深化了诗歌主题。借景抒情。借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借暮鸦的鸣噪,烘托诗人内心的忧闷,抒发诗人的悲戚之绪。对比。将诗人门前的冷清与达官显宦身边的热闹进行对比,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157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