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3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3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22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古诗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3古诗三首 (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1. 会写“侯、章”等 7 个生字,会认“擢、札”等 4个生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体会三首古诗各自体现的传统文化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教学课时2 课时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2. 借助注释、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难点)教具准备3.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教学
2、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复习导入。教师口述: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一些是与传统节日或习俗相关的,谁来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两首这样的唐诗寒食和十五夜望月。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迁移知识。二介绍作者1. 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十三年(754 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广为传诵。他的主要作品有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等。2. 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以田家、蚕农、织妇、水夫等为题材,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主要作品有江馆水夫谣等。三初读课文1. 听
3、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 学生初读。自由读诗,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3. 检查初读情况。(1)会写生字,并组词。练侯(王侯)栖(栖息)鸦(乌鸦)书写指导:“侯”不要写成“候”,“栖”要提醒学生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练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皇城里的柳树。汉宫:诗中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诗中泛指权贵豪门。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四细读课文1. 解诗题。寒食,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
4、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秋节与嫦娥奔月有关,中秋节的夜晚月光皎洁,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有期盼团圆之意。2. 明诗意。寒食教师提问:同学们自由读诗,结合注释 说说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全城景物尽在眼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 无限美好的画面。“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样就流于一般的概括,而是说“无处不飞花”,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 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整个长安城皆
5、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就是落花随 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皇城,自然也会吹入御苑,苑中的垂柳也随风飘动 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 字也是间接地写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后两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唐代时皇帝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日暮汉宫传蜡烛”,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皇帝特许“五侯” 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