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精彩时评(5月)地球之巅建气象站 《马拉喀什条约》 “劳动课” 罗昌平案宣判 疫情下的上海-2022年高中语文热点新闻精彩时评集锦.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拉喀什条约
- 资源描述:
-
1、 关注时事,丰富认知;精选时评,提高写作(2022年5月)一、地球之巅建气象站(一)8830米!为什么要在地球之巅建气象站?5月4日12时46分许,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中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纪录(原纪录为8300米,4月20日在珠峰北坡架设,获取的实测数据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同时也意味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已持续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今年开启了“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此次珠峰科考由第二
2、次青藏科考队联合西藏登山队共同实施,来自5支科考分队的16个科考小组、共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主要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变化、地球动力学勘测等开展研究,是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组成的“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分队”,在珠峰大本营利用无线电探空系统探测地面到2万米高空的温度、湿度和气压变化,利用激光测风雷达实时监测地面到珠峰顶高度处的风向和风速,利用微波辐射计测量地面到1万米高空的大气垂直温度、湿度廓线,为保障科
3、考提供实时数据和珠峰地区及大本营至珠峰峰顶不同高度的准确天气预报。去年以来,珠峰科考专家和科考登顶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在海拔5200米至8300米的珠峰北坡,陆续建成运行7套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气象站呈阶梯分布,可精准实测珠峰北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数据。通过收集的气象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极高海拔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对高海拔冰川和积雪变化的监测意义重大。除在海拔8830米处搭建自动气象观测站外,此次科考队员们还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尝试突破浮空艇大气观测海拔世界纪录;追踪极高海拔大气污染的输送及科考人员的高海拔适应性等。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
4、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从气候角度看,青藏高原是季风和西风的巨型调节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呈现海拔越高升温幅度越大的特征。此次科考将揭秘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变化规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等,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第三极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为确保包括建站在内各项珠峰科考任务顺利完成以及人员安全登顶,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及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单位携手开展气象保障工作,中央气象台后方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截至目前,保障团队已为科考团队提供9期专项预报。(
5、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二)勇攀巅峰,创造不负时代的新成绩5月4日,我国“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13名队员成功登顶,并成功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气象观测站,实现了珠峰极高海拔区气象梯度自动观测和数据传输。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展现出了超越自我、不负使命、勇攀巅峰的精气神。这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是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
6、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勇攀巅峰,用脚步丈量世界之巅。珠峰是世界的高度,也是人类勇气的高度。中国有句古话叫“山高人为峰”,即便是高耸入云的世界之巅,只要抱着“勇攀巅峰”的信念,就必定能“一览众山小”。既要有豪气干云的壮志,更要有事无巨细的准备。这支肩负着科研使命的登山团队进行了两年的专门培训,磨炼出了用脚步丈量世界之巅的真本领。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大自然不是用来征服的,抱着与之和谐共存、绿色发展的理念,我们才能抖擞精神再出发。勇攀巅峰,用科技探索雄伟珠峰。有“攀登者”感慨,“回想几十年前的野外科考,我们学生用的是地质锤、罗盘、笔记本三大件。”
7、再看如今的珠峰科考,已是采用最先进仪器设备的综合性科考,无人机、无人船、探空气球和飞艇等硬件设施都已应用于考察研究。让亿万网友感到惊喜的是,此次登顶的现场视频迅速传回来,权威媒体也做了直播,能达成“同频共振”,要归功于珠峰峰顶实现了5G信号覆盖。以前留于想象的东西,现在逐渐成为探索珠峰的必备品,这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真实注脚。勇攀巅峰,用成果标注中国高度。“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青藏高原研究从来不是某一个领域的单打独斗,而是涉及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生态等多个研究领域。要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光有口号不行,得拿出实在的成果。时间是公正的见证者,近二三十年,在国家对重
8、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在冰川变化等研究领域已跻身国际第一方阵。一系列标注中国高度的成果背后,正是勇攀巅峰的科学精神在不断推动我们前行。勇攀巅峰,创造不负时代的新成绩。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要守护这方净土,就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从巍峨高峰到广袤大地,从浩瀚海洋到无垠星空,只要清晰了“勇攀巅峰”的方法论,就一定能在科技探索领域找到自己的全新定位。(来源:南方网 谢伟锋)二、海牙协定与马拉喀什条约(一)1、海牙协定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的简称,巴黎公约成员
9、国缔结的专门协定之一。海牙协定其主要内容为:具有任何一个海牙联盟成员国国籍或在该国有住所或经营场所的个人或单位都可以申请“国际保存”。申请人只要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进行一次申请,就可以在要想得到保护的成员国内获得工业品设计专利保护。申请国际保存时,不需要先在一个国家的专利局得到外观设计的专利的批准,只通过一次保存,可以同时在几个国家取得保护。国际保存的期限为5年,期满后可以延长5年。1925年11月6日在海牙缔结,于1928年生效,并成立了“海牙联盟”。该协定自签定后做过多次修订,有1925年海牙文本、1934年伦敦文本、1960年海牙文本、1967年斯德哥尔摩文本(1979年经修订补充)
10、,1999年的日内瓦文本。1999年海牙协定日内瓦文本的缔结,目的是为了使这一制度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为那些由于其工业品外观设计制度而不能加入1960年海牙文本的国家,加入该协定提供便利。2022年2月5日,中国政府交存了海牙协定日内瓦文本(1999年)的加入书。中国成为1999年文本的第68个缔约方和海牙联盟的第77个成员。 1999年文本将于2022年5月5日在中国生效。海牙协定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与商标马德里协定和专利合作条约一起,共同构成工业产权领域的三大业务体系。加入海牙协定对于中国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将起到有力促进
11、作用。加入海牙协定,有利于中国积极融入外观设计全球化体系,促进工业品外观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助力中国创意、中国设计、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按照海牙协定规定,申请人只需要提交一份国际申请,就可以在相关缔约方寻求外观设计保护,极大方便申请人,提高注册效率并降低注册成本。2、马拉喀什条约马拉喀什条约全称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是国际著作权体系中的历史性条约,于2013年6月27日在马拉喀什签署,于2016年9月30日生效。马拉喀什条约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其要求各缔约方规定版权限制与例外,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
12、利。该条约的受益方不仅包括视力残疾人,还包括由于视觉缺陷、知觉障碍或身体残疾等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阅读的群体。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智利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的决定。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马拉喀什条约将进一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 2022年5月5日,该条约对中国生效,中国成为条约的第85个缔约方。据调查,中国现有视力残疾人约1732万,阅读障碍者的数量可能会更多。马拉喀什条约在华生效后
13、,将极大丰富中国阅读障碍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受教育程度,推动中国优秀作品海外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版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展现中国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充分尊重人权的国际形象。(二)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为阅读障碍者打开一扇“窗”2022年5月5日,注定将被我国无数阅读障碍者铭记。这一天,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马拉喀什条约旨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作品的机会,从而保障其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马拉喀什条约的生效,是千千万万阅读障碍者的“福音”。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
14、有视力残疾人约1732万,存在阅读障碍的人数可能会更多。即便命运给他们“心灵的窗户”蒙上了一层阴翳,阅读却能够重新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越是看不见现实中的光,越是期盼被阅读之光照亮,在文化的世界里自由徜徉。条约生效后,他们将进一步走出“书荒之困”,更畅快地享受阅读的快乐,更自由地在书海中遨游。当更多的阅读资源以盲文、有声书、大字版等形式出现,当更多阅读障碍者能够无障碍地阅读,一扇助人重拾生活信心、参与社会生活的窗也在他们面前打开。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的生效,是中国版权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也体现着中国参与全球合作的态度。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为了让阅读障碍者感受到这束光,我国在持之以恒
15、地努力。从1991年6月1日施行的著作权法规定,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到2020年11月11日,著作权法完成第三次修改,将合理使用情形扩展到“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再到现在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这束温暖人心的光,必然会越来越亮。条约从开始生效到真正落地,其实还有一段距离。抹平这段距离的方式,就是尽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要制定切合我国实际的实施办法,加强对被授权者的指导和监管,规范作品无障碍格式版的制作和提供,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无障碍图书联合会加强合作,推动无障碍格式版跨境交换。这样一来,既能把条约对阅读障碍者的支
16、持落到实处,也能将精彩的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来源:南方网 高永维)(三)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为阅读障碍者展开逐梦的双翼2022年5月5日,注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一部惠及千万阅读障碍者的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正式生效,这将极大丰富中国阅读障碍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受教育程度,推动中国优秀作品海外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版权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展现中国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充分尊重人权的国际形象。 马拉喀什条约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条约通过版权限制与例外,为盲人、视力障碍者等阅读障碍者提供获得和利用作品的机会,从而保障其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的权利。条约要求缔约方允许复制、发行和提
17、供已制成对视障者无障碍格式的已出版作品,允许为这些受益人服务的组织跨边境交流这些作品。也就是说,各缔约方必须在国内著作权法中对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专有权利进行限制,以便专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服务的机构能够在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况下,将作品制作成无障碍格式的版本,向阅读障碍者提供。 马拉喀什条约福荫千万视障人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视力障碍者人数高达2.53亿。在中国,视力残疾人总数为1732万。对他们而言,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最有效方式是将作品制作成盲文版、大字号版、有声读物或电子版等无障碍格式。但是,大字图书、有声书、电子书、无障碍电
18、影等新技术下的无障碍格式版本,普遍受到各国现行版权法的制约。每年全世界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图书出版,而其中仅有1%至7%的图书能为世界上2亿多盲人和视力障碍者所获得,而他们中的 90% 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群体。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能为包括视力障碍者在内的阅读障碍者打开一扇窗户,方便他们获得各种知识,满足更多层次的需求。 马拉喀什条约为阅读障碍者展开逐梦的双翼。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也与常人一样,有梦想、有抱负,有享受阅读、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文明社会应该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用阅读驱除他们内心的孤独,帮助他们创造多彩的生活。阅读是抵抗内心孤独的最好办法。通过阅读,可以学会生存技能
19、,找到生活的意义,让其人生价值实现最大化。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里没有阳光。当缔约方都能认真落实马拉喀什条约的规定和精神时,阅读障碍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极大丰富,受教育程度将随之提高,他们就有了更多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与能力,让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马拉喀什条约折射中国大国担当。中国不仅是条约首批签署方之一,也是全球版权治理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与建构者,发挥了一个版权大国的应有作用。中国已形成年均出版盲文读物1000种5000万页、多媒体盲人读物1000课时、有声读物1250小时、大字版图书200种、无障碍影片近百部的出版规模,有效满足了广大盲人分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大缓解了盲人“书荒”。中国批准
20、马拉喀什条约,不仅是中国版权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版权助力文化普惠,丰富阅读障碍者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起点。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让书籍这个载体、结晶、阶梯化作更多阳光,驱散阴霾,映照在阅读障碍者的身上,让他们向光而生。未来,中国将以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为契机,不断完善版权保护体系,把版权对阅读障碍者的保护和支持落到实处。一如既往,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未来世界更加美好。 (来源:新华网)三、“劳动课”(一)给孩子上好这堂“劳动课”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
21、课程方案(下称方案)。文件指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日常生活劳动,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针对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曾经的劳动课因为“分数为王”“应试为上”等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今重新出现,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回归”。时代在发展,劳动课的内涵无疑也相应地丰富和升级了,但不变的是劳动课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意义。有人说,现代社会分工已经细化,做饭、打扫和修电器这些劳动,完全可以通过外卖、家政和上门维修等服务来解决,自己不会似乎也不影响日常的生活
22、。但将所有的日常生活劳动“外包”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购买力。而且,“不会”和“不做”是两个概念,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在应急情况下让人从容不迫。疫情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封控,在外卖和方便食品都无法便捷地获取的情况下,“会做饭”这个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案无疑强调了做好家务活的重要性,但如何落实还需静观后效。不少家长忧虑这项课程的作业会变成新的负担,要给娃辅导的家庭作业又多了一项。有人提出担忧,认为这不外乎又是一门会被“挪用”来上语数英等主科的课。此外,孩子学习做饭势必要接触刀具和炊具,修理家用器具也涉及许多工具,因此也有网友对劳动课应配备的课室设备及其安全规范表示好奇、担忧,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465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