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2(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写作 观点 明确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写作 观点要明确【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生活和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明晰、简明的观点。3.在思考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现象以及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以鲜明的态度和立场看待事物,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2.提炼观点要明晰、简明,提高思辨能力。【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明确“观点明确”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议论性文章?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预设:敬业与乐业。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观点:“现在,我证实,发生了
2、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即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强盗行为。论教养。观点:有教养、有风度是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精神的三间小屋。观点:一个人的精神空间要有爱与恨,有事业,有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点拨: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文章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论述其观点。所以,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忌“态度不明确”,忌“论说范围过宽”,忌“语言不简洁”。【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确观点的基本要求,为下个板块的学习预热。二、自主研学,表述“观点明确”1.寻找规律,明确观点句式师:观察回顾所学课文表达观点的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3、预设:表达观点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可以用“是”“要”这类词连接。追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句式可以明确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预设:是。示例: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格。青少年爱玩电子游戏是_。要/应当/必须。示例:人应当敬业、乐业。人在困难面前必须_。能够/将会。示例:脸上常带微笑,能够让你更美丽。勇敢面对困难,将会_。2.明确位置,凸显观点句师:有了明确的观点,怎样在文章中把它凸显出来呢?预设:(1)用题目表明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在开篇亮明观点。如敬业与乐业。(3)在结尾总结观点。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师小结: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4、。【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解决学生观点“怎么说”的问题。观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列举了一些常用句式,便于学生掌握。明确观点句所放的位置,便于凸显观点。三、实战演练,尝试“观点明确”下面请大家辨别提炼的观点是否适当,然后练习提炼观点句。(一)判断观点是否明确1.材料呈现课件出示: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蹚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蹚过。小马正准备过河,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顺利地过了河,水不深也不浅,刚好没过膝盖。根据材料,有人提炼
5、出了下面的观点,请你判断是否明确。(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2)没有个人主见。(3)我们应当相信谁呢?(4)真知也许从实践出。(5)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2.教师点拨要想写好议论文,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也就是对问题有鲜明的态度和立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表达得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观点(1)(4)的态度不明确。观点(5)不简洁,语言不凝练。3.学生辨析(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与“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2)“没有个人主见”与“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3)“我们应当相信谁呢?”与
6、“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4)“真知也许从实践出”与“论点必须鲜明,不能模棱两可”。(5)“要学会观察事物,别人给的意见,自己要懂得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4.活动小结总之,我们在提炼观点时,观点要鲜明,语言表达要简洁、凝练。(二)多角度提炼观点1.材料呈现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多角度提炼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课件出示: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北大校长林建华把“鸿鹄(h)志”念成了“鸿鹄(ho)志”,引发许多人的质疑:堂堂北大校长,怎么还读错字呢?2018年5月5日,林建华通过未名BBS论坛发表致同学们公开信。此信由他亲自写就,许多过去学习生活的经历更是
7、第一次透露,完全是真情流露。全信以“抱歉”开头,以“致以歉意”收尾。林建华在信中坦言自己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此信发出后,大批北大师生、校友乃至社会人士都在称赞林建华的真实、坦诚。但是社会负面舆论继续发酵,许多人对此事仍然议论纷纷。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明确提炼出你的观点。(教师简介校长致歉信的内容和校长读书工作经历)2.学生看法预设:(1)日常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总是懒得去认真查字典,心中随便念一个读音,就一晃而过了。相信有这种阅读习惯的不止一人。(2)作为北大校长,确实不应该犯这样一个低级错误。但是“人非圣
8、贤,孰能无过”,既然已经犯错,能够坦然承认,直面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勇敢的表现。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3)许多大麻烦都是因小细节引起的。学习中有一处不求甚解,某一天就可能犯下大错误;工作中有一丝疏忽大意,某一天就可能引发大事故。3.提炼观点预设:(1)要“求甚解”。(2)知错能改,善莫大焉。(3)坦然面对错误,才能取得进步。(4)要有一颗宽容的心。(5)加强个人修养,勿因小节影响大局。4.教师点拨面对同样的事物,人们的看法和感受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样多角度提炼观点?可用多人找异同、矛盾双方找对立统一面等方法。5.活动小结观点的要求是:观点明确
9、,态度鲜明;观点具体,避免空泛;观点简洁,语言凝练。【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设计,意在解决议论文“说什么(观点)”的问题。“怎么说”是句式、语言的斟酌。“说什么”,要求学生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议论性文章语言富有理性色彩,这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能针对不同的材料和情境,勇于表达自己明确的观点。四、写作指导,实现“观点明确”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选定观点,完成写作实践一、二(见教材P4445)。1.技法指导初写议论文,先列写作提纲。提纲的编写步骤:(1)选定观点;(2)寻找论据;(3)确定论证方法;(4)构思文章结构。2.列写提纲请同学们阅读“写作实践一”,根
10、据提示选定一个观点,列出写作提纲。预设:(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略写)(2)列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事例,论证“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的观点。(详写)(3)发出号召,我们应该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略写)3.片段作文预设:用口头形式表达。事实证明,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牛顿曾经说过:真理世界就像一片汪洋的大海,而我只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偶尔拾起一两块美丽的贝壳。这是多么谦逊的话!一个创立了经典力学和微积分的伟大科学家,岂止是一个好奇的孩子,而他的伟大成就又岂止是一两块美丽的贝壳。不,当然不是!我们在感叹牛顿伟大成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那个故事,即牛顿被苹
11、果砸到的故事。且不管故事是否真实,我都想说,牛顿之所以发现真理,正是因这份强烈的好奇心。牛顿的好奇心,使牛顿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社会中依然有许多尚未解开的谜团,期待着像牛顿那样的人去一一解开。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常常保持一颗好奇心,努力追求事物的本质,探究科学的真相。4.师生点评预设:总体来说:作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完整。具体来说:(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观点鲜明;(2)引用名言、名人事例论证,论据充分;(3)针对现实生活,提出号召。【设计意图】通过“提观点列提纲写片段作文”的实践过程,学生能根据材料提出观点,也能根据观点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证明。
12、在观点与材料的切换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也为他们进行全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五、布置作业,全面检测过渡语:由段到篇。下面请大家按写片段作文的方法,完成全文的写作。题目: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600字。提示:1.深入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来。2.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谈,力争做到有理有据。要求:请大家先提炼观点,再列写作提纲,最后完成全文的写作。【设计意图】本板块意在让学生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